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自私父母究竟應該怎麼辦呢?

現在的家庭以獨生子女居多, 經常會聽到我們的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 非常自私自利。 也收到不少父母的來信, 講述小王子和小公主在家的嬌縱行為。 一位網名為“白雲”的媽媽說道, 3歲的兒子每次晚飯時, 都把自己喜歡的菜拿到面前, 不許其他家庭成員來夾菜, 有時候還會把自己不喜歡吃的菜“很大方地孝順給爸爸媽媽”;有署名“樂樂爸爸”的會員則抱怨自己2歲的女兒完全不願意和其他孩子分享玩具, 甚至不願意鄰居的小朋友來竄門, 讓他覺得非常不好意思;一個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小朋友丁丁,

Advertisiment
一直是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要家長買, 上了小學後, 經常拿別的小朋友的東西, 老師隔三差五地把家長叫到學校……

獨生子女一定是那樣自私的麼?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引導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呢?下面就請鮑老師來講解這一困擾千萬父母的問題吧!

首先我們來瞭解下孩子為什麼會變得自私?產生自私的原因, 一方面是兒童有天生的利己傾向。 其實對於3歲之前的寶貝來說, 他們是沒有“德性”的, 無所謂“性本善”或者“性本惡”, 他們的特點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觀察和認識世界, 還不會觀察和考慮別人的需要, 因此對於三歲以前的寶寶, 父母大可不必給孩子扣上“自私”這頂帽子;另一方面, 自私的形成也是父母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錯誤教育所造成的。

Advertisiment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 生活條件優越, 特別是祖輩和父母眾星捧月的態度, 助長了孩子的獨佔欲, 強化了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 父母總怕孩子受一點苦、受一點委屈, 對孩子過分的需求總是有求必應, 容忍、遷就孩子的錯誤, 這樣使孩子很自大, 不關心他人利益。 於是, 孩子從無意識的“自私”行為就慢慢變成了有意識的自私。 主要表現為金錢和財物上吝嗇;貪婪, 別人的東西拿得越多越好, 自己的東西就不願與人分享;只在乎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而無視他人的感受。

所以作為父母來說, 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應該有意識地做一些引導。

日常生活中, 培養和鼓勵孩子的親善行為,

Advertisiment
例如同情、合作、助人、寬容、謙讓、學會說“謝謝”, 如果發現孩子在這方面有好的表現, 應該及時表揚和獎勵。 每一個人都喜歡得到別人的認可, 孩子也一樣。 如果孩子得到同伴和父母的接受, 讓他感到他能在別人心裡佔有一定位置。 那等他懂事後, 就懂得約束自己的行為, 在意他人的感受。

當孩子剛表現出自私行為時, 父母不要立即責備, 可以跟孩子進行一些討論。 使孩子瞭解自私的後果--自私的孩子無論是在家裡, 還是在小夥伴中間, 都會不受歡迎。 如果孩子屢次犯同樣的錯誤, 父母可以採取“冷處理“的態度, 對孩子的行為表現出不接受的態度, 以此強化他對“對”和“錯”的認識。 家庭成員多一些的時候, 父母可以搞一些角色扮演類的遊戲,

Advertisiment
在遊戲有“自私的人”這個角色, 扮演時可誇大自私的惡劣後果, 引起孩子足夠的重視和看法。 角色遊戲使孩子能經歷、體會別人的情感, 知道自私給別人的害處, 從而促使他改變這樣的行為。

鼓勵孩子經常與小夥伴交往。 鼓勵孩子將自己的玩具、圖書借給小朋友們, 學會與小朋友團結友愛, 養成互相謙讓的好品德。 等孩子再大一些的時候, 讓孩子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指導孩子從小學會自己穿衣、洗手帕、整理玩具等, 讓他體驗父母勞動的艱辛, 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和獨立生活能力。

另外父母自己的言傳身教也非常重要。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基本和最深刻的榜樣。 父母在平時的言行中,

Advertisiment
表現出對他人不幸的同情、困難的幫助, 對社會一種熱心、關心的態度, 會感染孩子, 使他也慢慢學會去關心他人。 一定記住:自私的父母只能造就自私的孩子, 別指望他替別人(包括父母家人)著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