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自私,爸爸怎麼教育


現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個孩子, 父母和長輩的寵愛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孩子自私任性。 如果你的家裡也有一個自私的孩子, 爸爸該如何教育才好呢?

孩子為什麼會變得自私

產生自私的原因, 一方面是兒童有天生的利己傾向。 其實對於3歲之前的寶貝來說, 他們是沒有“德性”的, 無所謂“性本善”或者“性本惡”, 他們的特點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觀察和認識世界, 還不會觀察和考慮別人的需要, 因此對於三歲以前的寶寶, 父母大可不必給孩子扣上“自私”這頂帽子。

另一方面, 自私的形成也是父母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錯誤教育所造成的。

Advertisiment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 生活條件優越, 特別是祖輩和父母眾星捧月的態度, 助長了孩子的獨佔欲, 強化了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 父母總怕孩子受一點苦、受一點委屈, 對孩子過分的需求總是有求必應, 容忍、遷就孩子的錯誤, 這樣使孩子很自大, 不關心他人利益。 於是, 孩子從無意識的“自私”行為就慢慢變成了有意識的自私。

孩子自私行為的五種表現

表現1:總把玩具占為己有

每當見到別的小朋友拿著玩具玩時, 常常走上前去大聲喊叫:“這是我的!”然後不由分說把小朋友推倒, 奪回玩具。

表現2:口中常吐難聽的話

孩子會突然開始說一些讓父母傷心的難聽話, 譬如媽媽說現在不能看電視了或是明天不能去遊樂場了,

Advertisiment
他就會怒不可遏地對媽媽說:“我討厭你”甚至開始拳打腳踢。

表現3:常常是以我為中心

3歲前的孩子大多會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 比如想吃“肯德基 ”了, 馬上就要拉上媽媽出門;想去遊樂場玩了, 也一刻都不能耽擱, 如果家長不能滿足, 就會直囔嚷:“我現在就要!”

表現4:做錯後否認他幹的

學齡前的孩子通常還不十分理解什麼是說謊, 他們說的話大多來源於自己的想像;也有可能他是在擔心做錯 了事得不到父母的諒解。 明明在幼稚園剩飯了, 回家卻對媽媽說他在班上吃飯得了第一名;在家奔跑時, 明明是他不小心碰倒了花盆, 卻矢口否認:這不是我幹的。

表現5:對所有人直呼“笨蛋”

Advertisiment

似懂非懂的孩子, 常會用一些話來試探大人的底線, 宣告自己的獨立。 常常不由分說直呼身邊所有的人“笨蛋”。 不管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還是父母和其他小朋友。

孩子自私, 作為父親該怎麼糾正

一、教孩子學會與人分享

在孩子小的時候, 父母就應該用行動來告訴他們與人分享的好處, 感受到給予和付出的快樂。 比如家裡吃蘋果, 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和寶寶三個人, 一人一個蘋果。 並且當著孩子的面進行分配, 長此以往, 孩子就會養成無論吃什麼都與家人分享的習慣。

二、玩遊戲克服自私心理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遊戲, 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 説明孩子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通過這樣遊戲, 孩子們會意識到自己與周圍人的關係,

Advertisiment
比如爸爸媽媽怎樣愛護自己、醫生怎樣照顧病人等等。 可以讓孩子體會到他人的感受, 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以便為他人著想。

三、適當滿足孩子的要求

不要因為孩子的撒嬌哭鬧, 就在他所有的要求面前百依百順。 父母對於孩子的要求要有選擇性的去滿足, 對孩子提出的不切實際、無理的要求, 父母必須堅決而明確地加以拒絕, 並說明拒絕的理由。

四、鼓勵孩子的人際交往

孩子是需要友情、需要夥伴的, 但是現在多數孩子在家中沒有兄弟姐妹、鄰里之間交往過少等原因, 許多孩子整日一個人, 就缺少與別人打交道的機會, 這種孤獨的環境就會導致以自我中心。 要想改變這種狀況,

Advertisiment
父母要鼓勵和指導孩子與夥伴們發展友誼, 多參與人際交往, 讓孩子體會到關心他人並且會從中得到快樂的感覺。

五、利用情景來教育孩子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安排一些場景, 當事情按照父母設計的場景去發生時, 孩子如果出現錯誤做法時, 父母要及時給予糾正。 這種方式可以直接教導孩子應該如何關心別人, 如果父母親出現生病等情況時, 孩子就會懂得如何去做。 不但有助於訓練孩子克服自私自利的不良特性, 還可以培養孩子為他人著想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

六、父母要注重言傳身教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學習的最重要榜樣。 在平時的言行中, 父母如果表現出對他人的幫助或熱心、關心的態度, 就會影響到孩子,讓他們也學會如何去關心、幫助別人。請父母牢記,自私的父母只能造就自私的孩子,別指望他會替別人著想。

就會影響到孩子,讓他們也學會如何去關心、幫助別人。請父母牢記,自私的父母只能造就自私的孩子,別指望他會替別人著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