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是幼兒的基本需要
孩子從小就表現出與人交往的需要:當媽媽喂嬰兒吃奶時, 用“呵呵”的聲音與嬰兒交往, 孩子會用眼睛看著媽媽或以笑作答, 這是親子之情的流露和表現;孩子也非常喜歡跟小夥伴交往, 即使不認識, 只要碰在一起, 八、九個月大的嬰兒便會互相摸抓, 以表示親熱, 年齡大一點的則因為有共同的樂趣、相互能懂的語言, 很自然地在一起玩耍。 而且當孩子的這種交往需要得到滿足時, 往往特別高興。 因此, 家長應正確認識幼兒與人交往的需要, 有意識地創設交往的條件, 滿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
Advertisiment
交往有利於孩子的智慧發展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 人際交往是一種基本智慧, 指能夠察覺並區分他人的情緒、意圖、動機和感覺, 並運用語言、動作、手勢、表情、眼神等方式與他人交流資訊、溝通情感的能力。 2~6歲是人際交往智慧成長的關鍵時期, 這個年紀的孩子, 當媽媽生病時, 能理解、感受媽媽的難受, 並且說一些關心的話語;對遊戲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糾紛, 能夠學會克制獨佔、利己的想法, 能與他人共同協商等等。 最近,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 人際交往能力是教育的四個支柱之一, 兒童早期的人際交往技能、交往狀況會深深影響其未來的人際關係、自尊, 甚至幸福生活。
交往有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Advertisiment
心理學家們普遍認為, 人際關係代表著人的心理適應水準、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誌, 而人際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缺少正常人際交往的孩子, 往往會表現出如下適應困難:拘謹膽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縮, 或自我中心、不能合作、任性攻擊。 而人際交往中的尊重、分享、合作、關心則是預防和治療這類心理問題的靈丹妙藥。 由此可見, 從小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水準, 對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 預防各種心理疾病有著積極而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