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與同伴打架怎麼辦

孩子在交往中打架, 家長發現了這種情況後大致有如下幾種反應:

1、 不問清原因, 只是簡單制止孩子打架。

2、 不問青紅皂白, 打罵自己的孩子, 以顯得自己的公平或發洩一下心中的不快。

3、 嚇唬或訓斥打罵對方的孩子。 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打架, 尤其是覺得自己的孩子吃了虧, 就嚇唬對方的孩子:“下次如果你再和我們的明明打架, 我就……”或者甚至訓斥和動手打別人的孩子, 以示父母替自己的孩子出了氣。

4、 與對方家長互相吵罵, 大打出手, 成為“冤家”。

5、 謹慎對待, 不隨意評判孩子的打架行為, 而是探究孩子打架的原因,

Advertisiment
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家長的表現哪一種好呢?肯定的回答是第五種好。 在處理這類問題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應當正確認識孩子在交往中打架的行為。 孩子在交往中打架, 是他們在群體交往中協調、解決矛盾的一種手段, 孩子們就是通過這種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 學會怎樣堅持獨立的見解, 學會怎樣競爭又怎樣協調, 學會適度地表現自己, 培養忍耐能力, 不斷增長與其他孩子交往的知識。 因此, 如果孩子的打架行為發生在正常交往中而且並不十分厲害, 家長就不應過多干涉, 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好了。 這有利於提高孩子的協調性和社會交往能力。

2、 如果孩子之間發生了嚴重的衝突, 家長要先加以制止,

Advertisiment
以防止不必要的肉體傷害。 對問題的解決應堅持:孩子自己能解決的問題, 儘量讓孩子自己解決;孩子自己解決不了, 求助於父母, 父母切莫簡單處理, 武斷對待, 或不問青紅皂白打罵自己的孩子或別人的孩子, 片面地說防架不好。 這些方法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都是不可取的, 父母應該首先弄清楚打架的原因, 讓孩子有正確的是非觀, 分析原因後是自己孩子不對, 父母應明確指出孩子的不對之處, 並進行教育, 還應該讓孩子向對方賠禮道歉, 指導孩子道歉時應注意的禮貌用語。 假如分析原因後是對方的不對, 父母也應指導孩子學會正確處理問題的方法。 屬於在正常交往中發生的小衝突,
Advertisiment
可讓孩子採取忍讓、不予理睬的方法, 這有利於培養謙讓寬容的良好品質;如果屬於孩子的既得權益受到侵犯, 可讓孩子據理力爭;對經常欺侮人的小朋友, 可以採取回避的方法, 或向教師、家長反映情況, 讓成人介入。

3、 孩子之間發生衝突, 家長要以誠相待, 寬以待人, 講文明禮貌。 這也會給孩子樹立一個很好的學習榜樣。 切莫因孩子在交往中的問題引起家長們之間的不和睦, 造成不良的影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