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知道嬰幼兒也會有泌尿道感染, 容易誤判為"上火"。
尿液從腎臟出來後, 經過輸尿管、膀胱、尿道, 最終排出體外。 途中有任何一個地方受到感染, 均統稱"泌尿道感染", 通常包含腎盂腎炎、膀胱炎或尿道炎。
泌尿道感染是兒科三大系統感染之一, 僅次於呼吸道和腸胃道感染。 一般而言, 新生兒的泌尿道感染以血行性☆禁☆感染為主, 其他年齡段的患兒大都是上行性☆禁☆感染, 主要是會陰部附近的一些病菌經由尿道進入膀胱引起。
1歲前男寶危險, 1歲後女寶易感一歲前, 泌尿道感染易發生在男寶身上, 原因是男寶發生泌尿道畸形較多。
Advertisiment
除了性別因素外, 常常便秘或者正在訓練自主排便的寶寶也容易患病。 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引起泌尿道感染, 如給寶寶穿緊身褲。 有些家長在夏天裡甚至給女寶的緊身褲外再套一條小裙子, 既悶熱又潮濕。
給寶寶洗泡泡浴也容易將病菌帶入體內。 在給寶寶清潔屁屁時, 衛生紙一定要由前往後擦, 以免腸內細菌直接感染會陰部。
夏日更為高發, 原因主要有三每年夏天都是泌尿系統疾病的高發期。 但是相比起大人, 幼兒更容易患病。
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白開水攝入量少 由於氣溫炎熱,
Advertisiment
汗液蒸發多 同樣是氣候炎熱的原因, 汗液蒸發多了, 尿液的排泄自然就少了。
游泳 很多泳池的衛生不達標, 幼兒特別是女童在游泳時, 容易被病菌上行感染;另一方面, 身體在炎熱環境時下水突然遇冷, 容易造成抵抗力下降, 誘發尿路感染。
表面症狀不明顯, 越發容易誤診泌尿道感染在幼兒中雖然發病率較高, 卻很容易被誤診或漏診。
一方面是很多家長不知道嬰幼兒也會有泌尿道感染, 容易誤判為"上火";另一面, 成人泌尿道感染典型的臨床表現為膀胱刺激症狀——尿頻、尿急、尿痛, 但嬰幼兒的臨床表現卻常以發熱、嘔吐等全身症狀起病,
Advertisiment
為此, 家長應養成定時檢查寶寶身體和排泄物的習慣, 如果會陰出現尿布疹、褲子或尿布上有臭味、尿液偏少偏黃、排便次數多, 應考慮泌尿道感染的可能。
好轉之後, 不能馬上停藥嬰幼兒時期泌尿道感染的症狀並沒有專一性, 在臨床上無法明顯分出是上段或下段泌尿道感染。 一旦有所懷疑, 有經驗的醫生通常會建議讓寶寶住院治療, 做進一步的尿液細菌培養。
家長們一定要記得的是:尿路感染的治療要保證足夠的療程。
通常來說, 只要對症下藥, 患兒的臨床症狀會很快消失, 尿化驗也會逐漸正常,
Advertisiment
資料顯示, 約1/3有症狀的幼兒尿路感染患者有腎瘢痕形成, 多發生在5歲以前, 而其中約半數存在膀胱輸尿管反流。 日後隨年齡增長, 這些損害甚至會加重。
在家庭護理方面, 應注意增加患兒液體的攝入量, 並且經常督促患兒排空小便, 洗澡時應避免盆浴。 主食可以多喝粥, 粥中加些祛濕的薏米、赤小豆等, 還可以多吃些瓜類, 如西瓜利尿、冬瓜利尿祛濕, 同時也比較容易消化, 適合寶寶多吃。
4種尿液應留心明顯的尿臊味 小便突然變得有明顯的臊味,
Advertisiment
黃色的尿 寶寶正常的尿液顏色是無色透明或者淺黃色的, 服用B族維生素也會造成尿黃, 除此之外, 黃色的尿常見於炎熱的夏季, 多數也是因液體攝入量不足導致。 如補充足量液體後無明顯改善, 同樣應就醫, 排除腎臟疾病等。
米湯樣的尿 飲水不足時, 尿液中的磷酸鹽、尿酸鹽結晶, 會使小便呈現乳白色, 多見於寒冷的冬季。 不過該表現在大量進食柿子等含磷酸鹽、碳酸鹽較多的水果時也會出現。
粉色的尿 飲水不足時, 尿液中草酸鹽結晶, 會使小便呈現粉紅色, 多見於炎熱的夏季。 如果粉紅色的尿液伴隨發熱、排尿哭、排尿次數增加、胃納差、精神差等症狀,應及時就醫,排除泌尿系統感染。
4種症狀,總括成一句話就是:寶寶要想尿液正常,一定要多喝水、勤喝水。
如果粉紅色的尿液伴隨發熱、排尿哭、排尿次數增加、胃納差、精神差等症狀,應及時就醫,排除泌尿系統感染。4種症狀,總括成一句話就是:寶寶要想尿液正常,一定要多喝水、勤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