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行為規範的培養_怎樣培養孩子的行為規範

養生之道網導讀:

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應該怎樣進行呢?很多家長都希望掌握培養小孩子行為習慣的方法, 但是培養小孩行為習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下文我們就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

Advertisiment

行為習慣的培養重雙點應放在對孩子進行行為規範救育和對孩子提出一定的行為規範要求方面。 行為規範教育主要應放在言行舉止行為培養、文明禮貌行為培養、良好性格個性培養、遵守社會公德行為培養等幾個方面, 使孩子形成大方、熱情、禮貌、該讓等良好的個性性格特徵。

例如在言行舉止行為培養上, 就要要求孩子不論坐立行都要有規矩, 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坐有坐相, 站有站相, 這不僅可以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舉止習慣, 對孩子身體的健康發育也是必要的:要求孩子說話要吐字清楚、敘述事情要有條不紊、速度不急不慢:和別人說話耍講文明禮貌,

Advertisiment
不說髒話、粗話等。

要求孩子在與同伴交往時要學會謙讓, 要尊重父母、長輩和老師, 不自私、任性, 在公共場合要講文明禮貌, 遵守公共道德, 愛護公物, 不亂扔廢棄物, 不隨地吐痰等。

對孩子進行行為規範教育是一項耐心細緻的工作, 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是需要大人們有目的、有計劃、有步奏的, 經過長期的培養和教育, 通過孩子長期的生活實踐培養才能形成的。

一般來說, 4歲的孩子正處於行為相對不平衡期, 在這一時期孩子往往表現出不守規矩, 過分活躍, 脾氣喜怒無常等。 在行為上男孩子一般容易有粗野的表現, 如愛踢人、打人、破壞東西或動輒就亂髮牌氣, 基跳如雷等, 而女孩子則表現為固執、任性、做率沒有耐性,

Advertisiment
愛哭、愛發脾氣, 給人一種不可理喻的表現等, 在語言的運用上, 也表現為孩子們之間時常發生爭吵, 包括說一些粗俗的話, 愛說大話、愛吹牛, 咒駡、自誇等。

這種現象是由於孩子神經系統的發育尚未成熟。 腦神經細胞發育還很柔嫩, 對孩子軀體或四肢的支配能力較弱, 但孩子的自主意識強烈, 這種渴望掌握更多技能, 更多參與成人社會的欲望和缺乏支配能力的矛後, 以及孩子的自製力較弱, 就造成了孩子情緒上的不往定和心理上的不平街, 自然而然地使孩子有了一種需要渲泄的心理需求, 因而就有了以上不守規矩的表現,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神經系統發育的成熟, 孩子的自製力會漸漸加強,

Advertisiment
到了4歲半左右這種表現便開始逐漸收效, 孩子將不像以前那樣不守規矩, 過分活躍, 喜怒無常。 他們開始比較能夠忍受挫護, 熱心于增進自己的技能, 對各種遊戲和學習都有興趣。 到了5歲的時候, 一般孩子都表現得可霏、安靜、友善, 願意與同伴相處, 父母和幼稚園的教師是他們最信任的人, 他們喜歡接近扮如、和處們一起活動、一起做事, 服從她們的指令, 聽從她們的教導。

根據孩子神經系統父育的這種特點, 在對孩子進行行為規範救育和培養時, 對於4歲左右孩子的不守規矩, 大人們一定要有耐心, 不要將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行為看成是頑劣, 對他們進行過多、過度的扣資對批許, 但也要加以引異和約束,

Advertisiment
幫助他們平安的渡過這一不平街期。

不要錯過了對孩子進行行為規範範教育的最佳時期, 抓住各種時初機對孩子進行培養和教育。

良好的行為習慣怎麼做

為了孩子的未來, 不少家長都費盡心思, 這是值得肯定的。 但在教育孩子的方面, 家長們還是要多費費心, 因為家長的有些行為不僅沒有幫助孩子, 還有可能是給孩子帶來了很壞的影響。 在這裡給各位出出意見, 希望大家能夠用科學的辦法來管教孩子。

1、言傳身教, 認知良好習慣

知、情、意、行是道德教育界的四個重要層次, 而"知"是最基本的。 任何一種道德現象, 只有當學生對它產生了正確的認識後, 才有可能內化為情感和思想, 外化為行為和習慣。 偉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孔子曾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充分說明人在自然狀態下,不假思索,不必費什麼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種行為,就是一種習慣。所謂習慣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種自動化的行為,壞習慣也是一種自動化行為。

2、創造機會,"練"出好習慣

習慣是人經過長期練習和反復實踐而養成的自動化的穩定的行為方式,習慣不是"說"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烏申斯基說:"我們應當對這種行為方式經過周密的思考,並把它用簡單明瞭而又盡可能扼要的規則表達出來,然後要求學生堅定不移地去執行這些規則。"這就需要教師給學生創造機會,搭建平臺,使他們"練"出好習慣。

3、身體力行--對孩子潛移默化影響

家庭作為兒童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父母及家庭血緣關係的影響,使家庭教育更具有親和性與權威性,同時也具有先入性、基礎性的特點;家庭教育與兒童的成長同步,使家庭教育帶有持續性與穩定性的特點;另外,家庭教育以言傳身教、情境影響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潛移默化的特點,在兒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對此,我利用家長會,使家長明白:一個人從小養成的行為習慣會長遠地起作用,甚至會影響一生。希望家長能配合老師的工作,共同將孩子培養成人。

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八字原則

1、以身作則

家長隨地吐痰、扔垃圾就不能指望孩子會講公共衛生,或者說教師如果打罵孩子就不可能要求孩子別打罵小朋友,孩子身邊的成人自私就不會有寬厚仁愛的孩子……這就是榜樣的力量。作為家長和教師,必須明白孩子的行為習慣都是後天學習形成的,成人以身作則示範表現好的行為,孩子學會不良行為的幾率會大大下降,或者即使出現不良行為矯正起來也較為容易。

2、讚揚為主

有的家長說:“我的孩子調皮好動,做什麼都不專心,讓他學書法養養性子”,有的說:“我的孩子膽小怕羞,讓他學武術鍛煉膽量”。文藝武藝是各有長處,最重要的是要瞭解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一種氣質特徵,或外向好動或內向羞澀,氣質同時是沒有好壞之分的,並且一個人的優點往往也是一個人的缺點。因此家長與教師不應逆水行舟,正確辦法是發現孩子所擅長的、所感興趣的,在此基礎上多表揚多鼓勵孩子的些許進步,逐漸引導孩子發揮長項糾正短項。試想哪個孩子不喜歡被誇,他有了自信才有膽量嘗試他原先不擅長的。

比如對好動的孩子可以這樣說:“寶寶表演得真好,媽媽再講個新故事你來表演”,他會不會安靜坐下聽故事呢?對好靜的孩子可以這樣說:“寶寶畫畫都這麼棒,跳個舞肯定也很棒”,在鼓勵下他如果開始跳舞,家長更應立即稱讚。和開始舉例的那些隱含貶義的用語比一比有什麼不同效果?試試就知道了。

還有一點必須強調,孩子的每一點小小進步都需要及時地、大張旗鼓地稱讚,使他認識到這樣做的重要性和可以得到成人的注意,這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家孔子曾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充分說明人在自然狀態下,不假思索,不必費什麼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種行為,就是一種習慣。所謂習慣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種自動化的行為,壞習慣也是一種自動化行為。

2、創造機會,"練"出好習慣

習慣是人經過長期練習和反復實踐而養成的自動化的穩定的行為方式,習慣不是"說"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烏申斯基說:"我們應當對這種行為方式經過周密的思考,並把它用簡單明瞭而又盡可能扼要的規則表達出來,然後要求學生堅定不移地去執行這些規則。"這就需要教師給學生創造機會,搭建平臺,使他們"練"出好習慣。

3、身體力行--對孩子潛移默化影響

家庭作為兒童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父母及家庭血緣關係的影響,使家庭教育更具有親和性與權威性,同時也具有先入性、基礎性的特點;家庭教育與兒童的成長同步,使家庭教育帶有持續性與穩定性的特點;另外,家庭教育以言傳身教、情境影響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潛移默化的特點,在兒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對此,我利用家長會,使家長明白:一個人從小養成的行為習慣會長遠地起作用,甚至會影響一生。希望家長能配合老師的工作,共同將孩子培養成人。

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八字原則

1、以身作則

家長隨地吐痰、扔垃圾就不能指望孩子會講公共衛生,或者說教師如果打罵孩子就不可能要求孩子別打罵小朋友,孩子身邊的成人自私就不會有寬厚仁愛的孩子……這就是榜樣的力量。作為家長和教師,必須明白孩子的行為習慣都是後天學習形成的,成人以身作則示範表現好的行為,孩子學會不良行為的幾率會大大下降,或者即使出現不良行為矯正起來也較為容易。

2、讚揚為主

有的家長說:“我的孩子調皮好動,做什麼都不專心,讓他學書法養養性子”,有的說:“我的孩子膽小怕羞,讓他學武術鍛煉膽量”。文藝武藝是各有長處,最重要的是要瞭解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一種氣質特徵,或外向好動或內向羞澀,氣質同時是沒有好壞之分的,並且一個人的優點往往也是一個人的缺點。因此家長與教師不應逆水行舟,正確辦法是發現孩子所擅長的、所感興趣的,在此基礎上多表揚多鼓勵孩子的些許進步,逐漸引導孩子發揮長項糾正短項。試想哪個孩子不喜歡被誇,他有了自信才有膽量嘗試他原先不擅長的。

比如對好動的孩子可以這樣說:“寶寶表演得真好,媽媽再講個新故事你來表演”,他會不會安靜坐下聽故事呢?對好靜的孩子可以這樣說:“寶寶畫畫都這麼棒,跳個舞肯定也很棒”,在鼓勵下他如果開始跳舞,家長更應立即稱讚。和開始舉例的那些隱含貶義的用語比一比有什麼不同效果?試試就知道了。

還有一點必須強調,孩子的每一點小小進步都需要及時地、大張旗鼓地稱讚,使他認識到這樣做的重要性和可以得到成人的注意,這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1個月寶寶的認知能力的培養?

    1.視力集中在小兒床上方,掛一些使之感興趣的物體,最好是紅色能發出響,吸引小兒興趣。2.視聽定向距小兒眼睛20-25釐米處,將彩色帶響聲的玩具緩慢移動,使小兒的視線隨玩具移動。 [詳細答案]

  • 1回答

    3個月寶寶的認知能力的培養?

    1.親近母親母親走來時,寶寶顯示出快樂和急於親近的表情,有時還會呼叫,手舞足蹈。只有經常和寶寶逗樂的父親才能引起寶寶這種親切的激情。2.觸摸繼續訓練觸摸,除以前的方法外,可抱小兒至坐位,面前方上玩具... [詳細答案]

  • 1回答

    四個月嬰兒的認知能力的培養?

    1.尋找目標母親抱寶寶站在檯燈前,用手擰開燈說:“燈。”初時寶寶盯住媽媽的臉,不去注意檯燈。多次開關後,寶寶發現一亮一滅,目光向檯燈轉移,同時又聽到“燈”的聲音,漸漸形成了條件反射。以後再聽到大人說... [詳細答案]

  • 3回答

    留守兒童行為規範教育如何開展?

    關於給這個留守兒童行為規範教育時,你就需要多注意以下這些問題才可以:一、大部分留守兒童的基本生活照料有所保證,但其內心情感極易被忽視,家庭關愛的缺失使其情感需求難以滿足。 二、留守女童承擔著沉重的勞... [詳細答案]

  • 3回答

    六歲孩子的金錢觀念應該如何培養,怎樣引導孩子管理自己的金錢?

    父母要教育孩子從勞動中獲取金錢,讓他們學會尊重、珍惜勞動所得,讓孩子知道金錢來之不易,想獲得東西必須要付出勞動,那麼孩子亂花錢的毛病就會不治而愈了。 孩子體會到勞動的艱辛,自然就會懂得珍惜。父母要幫...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