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家長最頭痛的問題是孩子在幼稚園受到別人欺負, 如何解決?謙讓還是還手?這個問題的確為難了大部分家長, 那麼我們今天就這個問題來和大家聊聊, 看看下面的內容。
提問:我的孩子在幼稚園總挨別人欺負, 我教育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相處要懂得謙讓, 但是其他小朋友先欺負你時, 你也要學會反擊。 但孩子就是不會, 總被其他小朋友欺負, 怎麼辦呢?
回應:孩子在幼稚園發生“衝突”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 作為父母既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欺負, 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不懂得謙讓,
Advertisiment
可是很多父母發現讓孩子取得這樣的平衡真是難上加難, 說了很多道理, 費了很多心, 可就是收效甚微。 這裡需要澄清的是, 幼兒的交往能力一般情況下不可能通過外界的說教而起效, 如孩子對其他孩子動粗, 這時父母一大堆“謙讓美德”的說教對孩子而言幾乎無效;反過來對孩子大打出手, 讓孩子記住這個教訓的“棍棒教育”也只能讓孩子的“暴力傾向”更甚。 孩子的成長必須通過孩子親身體驗才能獲得經驗, 才能有所長進。 對幼兒而言較好的方法就是自然後果法, 也就是因為你的粗魯和霸道, 很多孩子都不願意和你玩,
Advertisiment
再來看看孩子總是被別人欺負的狀況。 首先, 從意識上, 父母不要輕易地把孩子之間的“衝突”定義為欺負, 在幼兒階段, 這種有意識的欺負並非常態。 更多情況下都是孩子們表達自身情緒的方式, 只是這樣的表達方式不太恰當, 需要成人的引導而已。 當孩子受到這種“欺負”時, 首先要平復受到“攻擊”孩子的情緒, 告訴他對方只是想要表達友好;其次要把兩個孩子攏在一起, 告訴發起“攻擊者”如何表達喜歡;最後要讓兩個孩子在友好的氣氛中再一次進入遊戲狀態。
當然, 家長可能覺得有些孩子不是表達友好的無意犯過, 而就是具有攻擊性。 那麼當孩子向自己告狀或者訴苦時,
Advertisiment
如當孩子哭哭啼啼地來找你, 告訴你某個孩子總是欺負他, 一般情況下, 父母會吐口而出:“他為什麼打你啊?”這可能不是最好的方法。 建議先把孩子攏在自己的懷中, 理解同情他的遭遇, 並嘗試著幫他表達清楚自己的情感體驗:“是不是很委屈?是不是很疼?”其次, 等孩子的情緒平復了, 父母可以嘗試著讓孩子慢慢建立起事情的因果聯繫和積極應對問題的能力。
Advertisiment
父母儘量克制自己表達所謂“正確的做法”的欲望。 鼓勵孩子去嘗試他所設想的方法, 然後進一步探討。
其實要怎麼扮演好協助者、支持者和引導者的角色, 對家長來說也是要很有耐心才行, 孩子們的世界, 他們表達方式還不完善, 理解能力還比較差, 家長的一些做法也影響到孩子的行為。 希望本文能給遇到類似情況的家長帶來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