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被打了如何處理,要不要打回去?

朋友S家男寶, 2歲9個月, 剛進入一家私立幼稚園的緩適班。
頭兩天情緒還算穩定, 第三天早上變得極為抵觸:“我不想去幼稚園, 我不想去幼稚園!”
S給孩子洗手時, 發現手指破了一塊皮, 才明白孩子洗手時為啥叫疼。
當媽的, 最見不得孩子有一絲一毫委屈、疼痛。 她一邊紅著眼圈一邊問孩子:“手上掉了一塊皮, 怎麼弄的?”
孩子說出口的話, 讓她由心疼轉為氣憤:“哥哥咬的。 ”
養了快3年, 自己不捨得動他一個指頭, 卻生生被別的熊孩子欺負了。 她給老師打電話, 問怎麼回事。
老師說:“他和別小朋友搶玩具, 別的小朋友急了,
Advertisiment
動了嘴, 我及時拉開了, 還特意檢查了下, 沒發現受傷。 ”
聽著老師像說吃飯睡覺那樣輕描淡寫, 當媽的玻璃心碎了一地。
但幼稚園不得不送, 再有這情況可怎麼辦?
瞭解事實最重要
關心則亂。 面對幼稚園這種不可避免的小意外, 重要的是瞭解事實, 讓孩子在“鬥爭中”學會保護自己。
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共情。
不管孩子因為什麼原因受到傷害, 家人都要用理解的態度, 告訴他知道他疼。 有了共情, 孩子才會情緒穩定地描述事實。
其次, 問孩子以及老師事情的真相。
很多不理智的家長, 看到自己家孩子受傷, 就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是熊孩子, 殊不知挑起爭端的可能是自己家娃。
比如朋友S家娃, 處於愛爭搶玩具的階段, 在幼稚園遇到同樣不善語言表達的小朋友,
Advertisiment
特別容易有肢體衝突。 這時, 就要進行重點引導, 告訴他想玩別人玩具時, 要學會這4個步驟——
1. 詢問:我能和你一起玩嗎?
2. 交換:我能用我的玩具和你交換嗎?
3. 等待:以上兩個方法都沒取得別的小朋友的同意, 可以問:“你玩完了給我玩行嗎?”, 然後安靜等待。
4. 轉移:如果依然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讓他學會轉移目標, 先去和別的小朋友玩或先去玩別的玩具。
這4個步驟, 在家裡可以由爸爸或媽媽陪同演練, 直至孩子學會語言表達, 並學會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 正確處理失望情緒。

如果是別的小朋友主動攻擊, 可以這樣做——

1. 原諒一次:小朋友的世界成人理解不了, 前一分鐘他們還在爭執、吵鬧, 後一分鐘又一起玩了。
Advertisiment
如果經過瞭解, 小朋友打人或咬人只是偶然現象, 可以讓孩子原諒他一次。 如果下次同一個小朋友做同樣的事, 就告訴孩子遠離那個小魔頭
2. 學會分辯正常肢體接觸和惡意攻擊:這個隨時隨地可以練習, 比如外出公共場所, 如果小朋友跑過來自己沒來得及躲開被撞倒, 就是正常的肢體接觸;如果本來沒礙著他什麼事, 卻故意推人, 就告訴孩子對方不對, 可以大聲喊“你別推我!”。
3. 大聲喊“別打我”, 並把打人的孩子推開:這句話可以引起老師的注意, 預防更壞的事情發生。 幼稚園往往兩三個老師看管個孩子, 跑去找老師根本來不及, 而大聲喊叫, 更容易引起老師的注意。 這和“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道理類似。
在家練習“積極暫停”
正面管教的工具之一。
Advertisiment

在家裡建立一個讓自己覺得舒服放鬆的“積極暫停角”, 並自己起一個名字, 當生氣、煩躁、難過的時候, 去那個角落安靜一會兒以平復情緒。
同樣, 對於2歲以上的孩子, 父母也可以引導他選擇家裡最喜歡的地方, 給他建立一個“積極暫停角”, 當孩子情緒暴躁時, 父母引導他去那個角落進行自我平復。 當然, 這中間可能需要爸爸或媽媽的陪伴。
情緒激烈對抗時叫停的習慣一旦養成, 不但在家裡可以發揮積極作用, 更可以讓孩子學會情緒疏導和轉移, 在集體生活中避免衝突升級。
教育孩子打回去並不是明智的選擇
現在有不少家長, 當孩子受委屈時會教育孩子“別人打你你就打他, 有爸爸媽媽給你撐腰呢”,
Advertisiment
還有的家長還教孩子“狠狠的打”。
這種教育方式會產生兩種可能:
一是通過這個方式不再受委屈了, 把“欺負”他的人教訓了, 但在心裡種下了暴力可以解決問題的種子;
一是依然沒有打過欺負他的熊孩子, 反而受到了更大的傷害, 更沒有學會通過理性手段解決問題。
打人的孩子不一定是熊孩子
看到這話, 很多人要說了:你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沒打你家孩子自然不心疼。
誰家孩子被打了, 無論他對還是錯, 父母都會心疼。
但我們不能因為心疼就不客觀、不理性。 有些孩子不懂得和小朋友相處, 有時候就是因為我保護過度。
誰也不可能一輩子保護誰, 比如上幼稚園, 我們也只能憑外傷知道孩子可能發生過肢體衝突, 看不見的那些心理傷害呢?你能及時發現嗎?
一個健康的身心,才是我們給予孩子最好的保護。
愛打的人孩子,並不一定蠻不講理。
孩子愛動手,可能是因為喜歡卻不知如何表達,他們情緒穩定時也懂得分享、也很懂禮貌;可能是因為運動神經發達,興奮時會不由自主推別人一把;可能是他們先被你家孩子激怒了,但不如你家孩子會表達,給人造成是愛動手的錯覺……
遇到你認為的熊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安撫自己孩子的情緒,然後及時和老師溝通,讓老師對“熊孩子”多加長按、多加引導,和對方家長一起,慢慢把孩子們的壞習慣糾正。
看不見的那些心理傷害呢?你能及時發現嗎?
一個健康的身心,才是我們給予孩子最好的保護。
愛打的人孩子,並不一定蠻不講理。
孩子愛動手,可能是因為喜歡卻不知如何表達,他們情緒穩定時也懂得分享、也很懂禮貌;可能是因為運動神經發達,興奮時會不由自主推別人一把;可能是他們先被你家孩子激怒了,但不如你家孩子會表達,給人造成是愛動手的錯覺……
遇到你認為的熊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安撫自己孩子的情緒,然後及時和老師溝通,讓老師對“熊孩子”多加長按、多加引導,和對方家長一起,慢慢把孩子們的壞習慣糾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