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了, 家長們反應各異。 “要教孩子打回去, 打人是不對的, 應該告訴老師或家長。 ”“訴老師會被小朋友們看不起, 用拳頭回擊, 才不會受欺負。 ”
孩子被打了, 就是被欺負嗎先講一個我親眼所見的故事。 莉莉和小靜, 是兩個幼稚園的小女孩, 平時非常要好。 有一天, 小靜的媽媽遠遠看見她倆吵嘴了, 爭執中, 莉莉一下把小靜推到在地, 扭頭就走。 小靜媽媽沖過去抱起女兒, 問她:“剛才莉莉推你, 你怎麼不還手!她這麼欺負你, 以後別跟她玩了。 ”小靜從媽媽的懷裡掙開, 一屁股坐回地上, 大哭起來。
莉莉和小靜,
Advertisiment
孩子到底有沒有“受欺負”, 應該交給孩子自己判斷。 如果對方孩子不是故意的, 我們的孩子也沒在被打後產生委屈、憤怒的情緒, 那家長也不要主動引導孩子, 讓他們覺得自己“被欺負”了。
現在, 問大家一個問題, “如果有個比你強壯的人打你, 你怎麼辦?”我相信大多數人會仔細掂量。 大部分要求孩子“打回去”的人, 多半理想地認為只要孩子想打回去, 就一定能打回去。 現實非常複雜, 孩子並不懂得去判斷自己所處的位置,
Advertisiment
金星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她的兒子被一個搶玩具的孩子打了一巴掌, 她讓兒子打回去。 兒子捂住臉, 說:“不, 他打我, 是因為他的媽媽沒教育好他, 我跟他不一樣。 ”這句話讓金星震驚, 也深感安慰。
學會化解內心的憤怒和仇恨, 是孩子的必修課。 家長也要讓孩子明白, 沒有打回去, 並不是因為我們害怕, 而是要用更好的辦法來解決。
如果孩子被打, 該怎麼做首先, 告訴孩子, 如果有人打你, 一定要大聲喊出來:“你不要打我, 打人是不對的。 ”
其次, 如果對方繼續打自己, 按住對方的手, 把他的手從自己的身上拿開, 並迅速離開。 如果對方繼續追打, 立即尋找身邊成年人的保護。
Advertisiment
還有一種情況, 孩子被打後, 自己打回去了。 這也是孩子面對暴力時最真實的反應, 我們不能指責他的行為, 這樣會讓孩子覺得傷心, “我受了欺負, 你還批評我”, 而是應該引導孩子, “回擊別人時要注意分寸, 如果欺負停止了, 你的回擊也要停止”。
另外, 告訴孩子, 一定要有一些好朋友。 容易被欺負的人, 往往都是孤立的。 如果融入了集體, 就擁有震懾危險的力量。
最重要是, 孩子不管遇到什麼事, 都一定要告訴家長, 讓孩子敢於把擔憂和恐懼表達出來, 而不是憋在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