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被欺後大人不該說的話

孩子在外難免會和小夥伴發生不愉快, 但是對於被欺負的孩子, 家長該如何應對和教育呢?一些話在這個時候千萬不能說, 否則只會把孩子往偏路上領。

在年齡較小的孩子身上, 我們經常會看到、聽到寶寶的一些交往問題。 特別是孩子們剛走出家庭, 離開父母家人的懷抱, 在集體生活中, 家長朋友們除了擔心寶貝的吃喝, 更會擔心孩子離開自己的注視後是怎麼和同伴相處的。 擔心自己的寶寶“惹禍”, 也擔心自己的寶寶受“欺負”。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 和大家分享一下。

2―3歲是寶寶學習交往的關鍵期

Advertisiment

交往的重要性沒有哪個家長不知道, 但落實到教育實踐中, 卻往往問題各顯。 尤其是一些家長脫口而出的指導語常常讓孩子在身體受到傷害的同時, 心理上受到隱形傷害。 幼兒為此承擔著來自家長的壓力, 家長卻不自知。 這裡羅列了當寶寶因與同伴衝突被打時, 家長不該說的話, 希望引起家長的重視。 不該說的話:“他比你矮那麼多, 你還怕他?” 當寶寶受人欺負時, 可能會很委屈或害怕, 會傷心難過。 如果父母還說“你真沒用”、“他比你矮那麼多還怕他”、“你就不知道厲害點”, 寶寶會覺得受了責備。 這樣, 不僅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還會加重寶寶的心理負擔, 讓寶寶覺得自己很沒用而變得更加膽小怕事。

因此, 這時不但需要家長保持良好的心態,

Advertisiment
還要讓孩子感覺這沒什麼大不了的, 自己能解決。 作為家長, 您可以這麼說:“我知道你現在很疼, 心裡很難過, 不過我會幫助你的!”(輕輕親一下寶寶的傷處)“怎麼樣?現在好多了吧?這點小傷算不了什麼!”

另外, 一定要向寶寶解釋, 被人欺負根本不是自己的錯, 如果對方先打人或者搶玩具, 或者故意欺負他, 父母和老師一定不會置之不理, 會幫助他。 如果寶寶還在因為剛才的衝突“餘怒未消”, 家長就要設法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儘快穩定寶寶的情緒。

不該說的話:“都是他不好。 ” 當寶寶受人欺負時, 不能武斷地把責任都推給對方。 一定要和寶寶好好談談, 瞭解他被欺負的經過和真相, 然後幫助他分析其中的原因, 看看有沒有寶寶的責任。

Advertisiment
對方是故意欺負寶寶, 還僅僅是鬧著玩, 或者無意中傷害了寶寶。 在搞清楚事實真相之後, 再根據實際情況, 教給寶寶以後規避這種衝突的具體辦法。

作為家長, 您可以這麼說:“告訴媽媽這是怎麼回事。 ”“媽媽能夠幫助你。 ”“原來這件事大家都有錯。 ”“他有可能不是故意的, 你要試著原諒他。 ” 如果家長發現是因為自己的寶寶不會交往而引發的衝突, 就要有針對性地教給寶寶一些交往的技巧。

比如, 想玩別人的玩具, 要先和別人商量, 可以說:“我能玩你的玩具嗎?”別人同意了, 才能動。 想參加別人的遊戲了, 可以說:“我和你們一起玩好嗎?”想和別人表示友好了, 可以說:“我想和你做朋友!”或者主動友好地拉把手, 微笑一下,

Advertisiment
都可以。 不該說的話:“他再打你, 你就狠狠地揍他, 不能吃虧。 ” 看到自己的寶寶被人欺負, 有的父母因為擔心寶寶太軟弱再受人欺負, 可能就會這樣教導寶寶。

但是, 教寶寶打回去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這種處理方式會給寶寶一個錯誤的資訊:打人是一種很正常的行為。 在這樣的教養方式引導下, 寶寶就可能出現另外一個令父母頭痛的問題:只要遇到不如意的事就攻擊別人。 家長之所以這麼說, 是擔心寶寶不會正當防衛, 不懂得保護自己, 其實可以這麼說:“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 一定要大聲叫媽媽或者老師, 我們一定會幫你的!”“咱們得想個辦法, 下次不能讓他打到你!”也可以教給寶寶面對比自己強大的夥伴時,

Advertisiment
震懾住對方。 比如, 盯著對方的眼睛, 大聲說:“我不怕你!如果你再打我, 我就對你不客氣!”我們要讓寶寶知道自己也可以很勇敢, 只不過不要輕易使用武力解決問題。

總之, 被打也是寶寶交往活動中的一種體驗, 要利用好這個契機, 恰當引導, 讓寶寶學會規避危險, 學著讓別人接納自己, 學著處理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