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被欺負不知道還手,你會怎麼做?

「我家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打了也不知道還手, 該怎麼辦?」「要是我孩子被人打了, 我就簡單的一句話:打回去!可是好像育兒專家都反對這種做法, 那到底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啊, 我也有。 我的性格比較內向, 我太太比我還要內向, 我們的兒子也是天生就性格溫和, 與世無爭。 有時候我看見他在跟其他小孩子玩的時候, 被打了也不還手, 轉身又去玩其他東西, 心裡可真是又心疼又生氣, 恨不得就沖上去對他吼:「你怎麼這麼沒用?你打回去啊!」

孩子打人的原因

但是我畢竟是學心理學的, 我知道孩子打人這麼一個簡單的現象,

Advertisiment
背後的原因卻很複雜, 絕對不是說有個孩子壞、霸道, 有個孩子膽小、懦弱這麼黑白分明的。 其實還有些父母擔心「我孩子總是打其他小朋友, 怎麼辦?」打人是孩子的正常現象。 因為:

第一, 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足, 不知道該怎麼說的時候, 就喜歡用他們最習慣的身體語言。 比如我女兒一歲多, 她跟我們在一起玩得開心了, 會拿起我們的手臂就啃一口。 在4歲以前, 有時候孩子打其他小朋友, 並不是表示討厭, 而是表達友好。 而且很奇妙的, 有時候被打的孩子也一點都不在意。 這並不是說他就怯懦、沒用, 而是因為他們習慣於身體表達, 他知道對方只是打個招呼。

第二, 兩三歲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 還不能體會別人的感受,

Advertisiment
所以他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給其他人造成什麼影響或者傷害。

能夠感受別人的能力, 叫共情能力, 也有人把它叫同理心, 這個要在2歲以後才開始發展, 而且需要發展很長時間, 有些人一輩子都會欠缺共情能力。

第三, 孩子的社會認知能力不足, 根本不知道打人是錯的。 同樣, 被打的孩子有時候也不會憤怒, 因為他不覺得這是一件多大的事兒。

我們大人也要注意, 在4歲以前, 如果孩子相互之間打幾下, 但是並沒有哪個孩子生氣、哭鬧, 那就不用太緊張, 這是他們之間的遊戲。 如果有孩子生氣, 那就表示他認為對方是惡意的、他被欺負了, 無論對方是不是真的惡意, 我們都得去干預。 至於4歲以後的孩子, 應該已經逐漸學會這些社交規則了,

Advertisiment
如果還經常打人或者被打後不知所措的話, 就得干預。

如果你的孩子被打

干預時, 要注意方法。 如果對著孩子喊:「你怎麼不打他!」只會讓情況惡化。 這麼喊的父母, 是在從自己的情緒出發, 覺得自己的孩子受欺負了, 所以發洩自己的憤怒。 但是, 你只要看一看孩子的眼睛, 你就知道他這個時候更多的是困惑和害怕。 他還在那裡瑟瑟發抖呢, 你又朝他吼, 這不是讓他更害怕嗎?

你首先還是要安撫他的情緒, 比如說:「哎喲, 他打你了, 你是不是很生氣?」因為如果孩子不生氣, 那就說明他認為對方是在跟他玩, 那除非我們很有把握對方是惡意的話, 就不用去人為干預小朋友之間的遊戲了。

如果他生氣了,

Advertisiment
覺得委屈了, 都快要哭了, 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大人的干預, 而且也需要我們大人的一點社交智慧, 跟對方家長一起商量來解決, 針對前面提到的三個原因對症下藥。

我們雙方家長會一起來教兩個孩子:「你為什麼要打他?」
那個孩子可能會說:「因為他罵我笨蛋!」
那我就會說:「哦, 他罵你笨蛋是他不對, 我讓他跟你道歉。 不過, 你可以跟我們大人說, 他罵人, 但是你不應該直接打他哦。 所以你也要跟他道歉。 你們兩個一起道歉好不好?」

如果對方的理由不成立, 比如「我想要玩這個玩具, 他不給我。 」那就直接批評他, 然後要求他道歉就好了。

當然這個需要對方家長的配合。 如果你正好遇到一個熊家長, 養出了一個熊孩子還自以為得意,

Advertisiment
覺得自己孩子到那裡都不吃虧, 那你首先還是要堅持, 讓你孩子知道, 這個事情雖然對方不認錯, 但確實他們打人是不對的。 其次, 以後就把這家人拉黑吧, 咱們惹不起還躲不起嗎?以後多跟育兒理念相同的人交往, 也免得跟熊孩子在一起玩反而帶壞了。

如果你的孩子打了別人

如果是我的孩子打了別人, 我也是採取同樣的方法。

首先教他言語表達的方法, 「哦, 你要這個玩具他不給啊?那你可以跟他說:這個玩具是幼稚園的, 要大家輪流玩的, 你還要再玩多久呢?如果他老是一個人占著這個玩具不放, 那你可以找老師或者找大人的, 但是不應該打人哦。 」

這時你就可以進入第二步, 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了, 「因為打人很疼的, 你看你打了他胳膊,我要是也打你胳膊一下,」這個時候你可以打他胳膊一下,當然不能太重,別把他打壞了,但也不能太輕,得讓他感到一點疼痛。

然後你繼續跟他說,「是不是挺疼的?他也疼啊。所以打人是不對的,你要跟他道歉。」這就是最後一步,講道理以及讓他承擔後果,培養他的社會認知能力。

小結

這樣處理挺麻煩,需要在家裡多練習。它肯定沒有「打回去」直截了當和解你的氣。但是,簡單的「打回去」是以暴制暴,而且會讓孩子以後過於警惕,對於別人無心的冒犯或者開玩笑也會打回去。

你耐心地從孩子的心理出發,先確認他的情緒,然後逐一培養他的言語能力、共情能力和社會認知能力,這就不僅解決了問題,而且能讓他的社交能力變得更強,這不是更有效嗎??

你看你打了他胳膊,我要是也打你胳膊一下,」這個時候你可以打他胳膊一下,當然不能太重,別把他打壞了,但也不能太輕,得讓他感到一點疼痛。

然後你繼續跟他說,「是不是挺疼的?他也疼啊。所以打人是不對的,你要跟他道歉。」這就是最後一步,講道理以及讓他承擔後果,培養他的社會認知能力。

小結

這樣處理挺麻煩,需要在家裡多練習。它肯定沒有「打回去」直截了當和解你的氣。但是,簡單的「打回去」是以暴制暴,而且會讓孩子以後過於警惕,對於別人無心的冒犯或者開玩笑也會打回去。

你耐心地從孩子的心理出發,先確認他的情緒,然後逐一培養他的言語能力、共情能力和社會認知能力,這就不僅解決了問題,而且能讓他的社交能力變得更強,這不是更有效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