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要拍X光片?如何減少和理解X光輻射傷害

孩子生病了去醫院時, 如果醫生說需要去放射科做檢查, 拍X光片、胸透或者CT什麼的, 大部分家長都會開始擔心輻射對孩子的傷害。 這是人之常情, 因為X光這類電離輻射, 的確會對人體造成一定影響, 比操心WI-FI, 電吹風之類輻射的要靠譜許多。 那怎樣抉擇會更合理呢?

在地球上, 主管核輻射問題的是IAEA(國際原子能機構), 也就是那個每天到處找金四胖核彈的組織。 在IAEA裡, 有一個專門負責研究如何合理使用醫療核輻射, 減少醫療輻射對民眾傷害的部門——RPOP(Radiation Protection of Patients 患者放射防護部門)。 這是全球最瞭解醫療輻射的機構,

Advertisiment
專門負責研究相關問題, 並提供專業意見給各國衛生主管機構。

在RPOP的官網上, 熱心回答了很多民眾關心的和醫療輻射的有關問題, 我們選擇其中家長最關心的一些翻譯給大家:

什麼是X光?

在CT等檢查中使用的X光, 和可見光一樣, 都是一種電磁輻射, 但是它們具有較高的穿透能力並且可以穿過人體。 通過使用適當的裝置和技術, X光可以用來觀察身體內部結構, 並生成圖像來檢查疾病或其他問題。

▲我們常見的正面胸部X光片

醫療檢查的X光會傷害人體麼?

通常不需要擔心, 在大多數X光檢查中, 無論傳統技術還是現代的數碼檢查設備中, 所用到輻射劑量都相當小。 需要注意的是減少不必要的重複檢查, 同時慎重對待高輻射劑量的檢查,

Advertisiment
如CT和介入性手術, 因為高輻射檢查會提升相關癌症的風險。

醫療輻射和自然界輻射有區別麼?

每個人都暴露在周圍自然環境的輻射中, 輻射來自宇宙, 土壤, 食物, 甚至我們自己的身體。 這種自然輻射類似於在醫學檢查中使用的X光。 根據生活環境不同, 每個人每年接受的自然輻射為1-3 mSv, 全球平均值為2.4mSv。 有些地方居民的自然輻射高達每年10mSv。 你可以將自然輻射量和下面給出的X光檢查輻射劑量進行比較。

所有檢查的輻射量都很高麼?

不同種類檢查的輻射量不同。 最常見的輻射檢查是胸正面X光片, 它的平均輻射量為0.02mSv。 這跟我們上面提到的自然輻射相比低很多。 在下表中列出了來自常見放射性檢查的輻射劑量以及相當於多少次胸部X光片。

Advertisiment

▲根據RPOP官網資料

放射檢查的輻射有安全上限麼?

沒有。 通常情況下, 放射檢查對患者治療的益處都大於放射風險。 為了不限制這些益處, 沒有國際組織對患者輻射劑量設定過上限。 合理的放射醫學檢查的風險是可以接受的。 但主治醫生和放射科醫師有責任確保病人從檢查中獲得的健康益處大於輻射風險。

放射檢查會導致癌症麼?

輻射誘發癌症的風險很低, 但是可以累加的。 患者經歷的每次輻射檢查都會略微增加一點風險。 因此, 建議在獲得足夠診斷所需的圖像前提下, 應使用劑量最小的方式檢查。 人每多接受1000mSV的輻射(約5萬次X光片), 會提升約5-6%的癌症概率。 相比我們本來就會得癌症的風險(14%-40%),

Advertisiment
大多數檢查所增加的癌症風險相對很小。

兒童接受放射檢查安全麼?

只要臨床益處超過輻射所帶來的很小潛在危險, 就不需要限制給兒童使用X光檢查。 不過相比成年人, 兒童中的一些器官對輻射更敏感, 而且他們未來的預期壽命也更長。 因此, 日常需要考慮是否用非電離輻射的成像技術作為替代方法。 兒童放射檢查應該限於只要滿足正確診斷所需就好的程度。

可以減少醫療檢查輻射麼?

可以的。 雖然一次X光檢查的風險大多非常小, 但我們還是應該儘量將輻射風險最小化。 醫生應始終考慮是否可以用適當的非電離輻射(例如B超、核磁共振等)的成像檢查來進行替代。 同X光不同, 這些非電離輻射並不會增加癌症的風險。

Advertisiment
不過, 畢竟並不是總可以用非電離輻射檢查來替換X光。 而且除了輻射風險外, 還需要考慮其他問題, 比如有時嬰幼兒如果不做CT而是做核磁共振的話, 就必須服用鎮靜劑。

輻射檢查和很多醫藥類問題一樣, 的確在國內有被濫用的可能。 但對於病情的確認和檢查, 輻射檢查可以提供非常重要的證據。 因此我們需要拒絕的不是X光片, 而是濫用。 找到靠譜的醫生, 遵循醫生的醫囑。 輻射檢查的利就會遠大於弊。 當然我們也可以從下面幾個角度來減少醫療輻射對人體的傷害風險:

跟醫生確認是否有必要進行X光檢查;

某些疾病情況下, 可以諮詢醫生是否可以用超聲波、核磁共振等方法替代輻射量較高的X光檢查;

X光檢查應局限在所需要的部位;

露出需要檢查的部位,根據要求穿戴好防護用具;

根據要求儘量貼近檢測儀器。

X光檢查應局限在所需要的部位;

露出需要檢查的部位,根據要求穿戴好防護用具;

根據要求儘量貼近檢測儀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