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親情淡漠 到底是誰的過?

家有寶寶育兒網看到不少家長在抱怨, 付出了無盡的愛給孩子, 收穫的卻是孩子的冷漠和自我,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孩子親情淡漠, 誰的過?

 

當媽媽不小心摔倒在地上時, 孩子不但不關心, 還站在一邊哈哈大笑;當媽媽生病躺在床上時, 孩子卻在抱怨媽媽沒有帶自己出去玩, 這並不是孩子小不懂事, 這種冷漠讓人心寒。
1、父母批評過多
如果孩子一做錯事, 父母任意指責, 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久而久之, 孩子就會產生對陌生人和陌生環境的膽怯。
年幼的孩子大多以大人的看法產生自我認識,
Advertisiment
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情感要保持穩定, 避免忽冷忽熱, 也不要將你的不良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 尤其不能以“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把你給誰誰”之類的語言威嚇孩子。 孩子有了安全感自然會更大膽地去接觸陌生的人和環境。
2、父母包辦太多
如果父母對孩子包辦過多, 孩子的自主性便難以得到發展。 大部分父母都會心疼孩子小, 生怕孩子做不好而事事代勞, 父母的這種包辦溺愛只會壓抑孩子自主性的發展, 使他們懷疑自己的能力, 對一些事物形成膽怯心理。 如果父母包辦太多, 孩子覺得自己沒有自由動手的權力, 反而會疏遠與孩子的關係。

 

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放任自由, 多鼓勵孩子大膽一點去探索他感到有趣的事物,
Advertisiment
“媽媽看著你, 不怕”多給他一些“強心劑”能夠讓孩子克服膽怯的心理。 父母還可以有意識地給孩子一些挑戰與鍛煉, 在生活中讓孩子多幫忙參與, 培養他的獨立性。
3、父母過度溺愛
認生是孩子的一種自我保護意識。 在他看到陌生人時, 他意識到家人和陌生人是不同的個體, 孩子害怕這個陌生個體給他帶來傷害, 因此, 就以敏感閃躲, 甚至大聲哭鬧的激烈方式來向家人傳遞自己害怕的情緒, 以此得到家人的保護。
>>延伸閱讀:“養不教, 父之過” 親子關係處理得當勝過學校教育
其實要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每個父母都能夠做得到。 只要多留心, 在點滴日常生活中, 有著很多的空間和機會, 讓孩子與自己親近。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