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病”, 這不是近年來出現的一個新詞彙, 卻是近年來在很多青少年身上表現尤為突出的心理問題。 能和這三個字聯繫起來的學生, 都有些共同特點, 他們往往是非常優秀的孩子, 或者說是人們眼中的“好孩子”, 卻感覺內心空虛、生活無意義;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有什麼真實性、重要性或價值;缺乏真正和深刻的滿足感, 不能體驗別人為什麼活得那麼起勁和心滿意足。
從我接觸到的個案來看, 初中階段可能是“空心病”的萌芽期, 需要父母們特別關注。 實際上, 對自我同一性的思考並不是在青少年時期才出現的,
Advertisiment
如何讓孩子遠離“空心病”?
父母要努力營造一種狀態, 即讓孩子自由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鼓勵他們積極探索自我。 在這種狀態中, 孩子會自己探尋“我是誰”、“我想要什麼”的答案, 一旦找到這兩個問題的答案, 他們就不會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迷失自己。
當然, 這是一種理想狀態。 很少有父母能抵抗住高考的壓力, 讓孩子自由探索。 父母們至少可以從保護自己的孩子做起。 比如, 不把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和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不要因孩子成績不夠好就貶低和否定他們;接納孩子的一切, 努力幫助他們感受真善美等。
Advertisiment
(原標題:這些方法可以教孩子遠離“空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