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開始說話, 這對父母而言是非常開心的事情, 但是爸爸媽媽在高興之餘, 也要審視自己平時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不是真正適應孩子的發展, 才能避免誤闖“禁區”
禁區一:心疼孩子造成寶寶語言滯後
父母類型:“熱心幫忙”型
具體表現:當寶寶有需求時, 他會盡力去組織語言來表達他的意思, 對於初次學習說話的寶寶而言, 平湊字句是比較麻煩的事情, 有些心疼孩子的家長, 看到孩子有需要, 及自行理解孩子的心靈, 心領神會後就馬上滿足寶寶。 這雖然能解孩子一時之急, 但是寶寶的語言發展會滯後,
Advertisiment
正確的指導應該是如此:當寶寶有需求時, 您可以在一邊引導他, 例如當他想要喝水時, 會非常努力的說:“水”這時媽媽可以在她身邊問:“寶寶, 你是要喝水嗎?”當孩子認為家長已經從語言中明白了自己的意圖, 他就會變得很高興的, 這樣既培養了孩子的語言能力, 還增強了孩子說話的信心。
禁區二:模仿孩子語言造成錯誤的心理暗示
父母類型:將錯就錯型
具體表現:寶寶剛學會說話時, 常常會咬字不清, 使用疊詞,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這樣有趣, 為了讓孩子更親近自己, 就刻意模仿孩子說話的口氣, 用疊詞和兒話與寶寶交流, 這種方法背後其實有不小的危害, :寶寶存在著發音不准的現象,
Advertisiment
正確方式:爸媽媽不要總是使用疊詞, 應通過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的語言向更高階段發展, 在正確語音的指導下, 寶寶的發音自然會逐漸正確。
例如當孩子向媽媽撒嬌索擁抱時, 媽媽先給孩子一個擁抱, 並說:“媽媽最喜歡抱寶寶了”用正常的交流方式, 儘量縮短寶寶疊詞或者兒話使用的時間。
總結: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犯很多可愛的小錯誤, 爸爸媽媽們需要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