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高級神經活動形式,
是人類相互交往的工具,
也是人表達自己內心世界、思維的一種工具,
它在人的心理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人掌握并運用語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為語言的發育不僅需要一個相當復雜及漫長的過程,
而且還要具備一定的條件。
語言的發音首先要有正常的發音器官,
這包括喉、聲帶、咽、舌、唇、齒、腭等結構。
要求這些結構完整,
具有正常的功能,
否則會出現口吃、口齒不清等語言障礙。
例如,
唇腭裂的兒童就會無法正常發音。
其次要有正常的聽覺的保證。
Advertisiment
言語的發育依賴于聽力,
如果聽力出現障礙,
就會失去聽別人說話的能力,
聽不到外界的聲音就無從學習說話,
也就成了聾啞人。
聽力在言語活動中還起著監督的作用,
它能協調舌和咽腔活動的相互聯系,
從而保障說話的流暢性和發音的準確性。
如果聽覺減弱的話,
就不能夠聽清正確的發音,
也就不能區分錯誤的發音,
會出現言語的不清晰,
因此,
兒童要學會準確發音,
一定要有良好的聽力。
此外,
還要有一個健全的大腦。
大腦是語言活動的中樞所在,
人的語言經過視覺器官和聽覺器官感知后輸入中樞,
經中樞分析處理后,
再經神經傳出支配外周發音器官進行言語的口頭表達。
如果大腦受到損傷,
會出現各種不同類型的言語障礙。
Advertisiment
尤其是大腦左半球的損傷,
在成人就會出現失語癥。
發音器官、聽覺、大腦這三個環節是保證語言發育的先決條件,
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語言或言語的障礙。
除了以上談及的三個環節外,
是否有豐富的語言環境也會左右語言的發育。
在具備應有的先決條件外,
給孩子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多和孩子說話,
多和外界接觸就能促進孩子的語言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