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說話不算數,父母巧應對

面對說話總是不算數的寶寶, 常會讓父母感到無奈。 專家提示, 要巧妙地幫助孩子學會遵守約定。 寶寶只有從小養成了誠信的好習慣, 將來才能獲得社會的信任。

案例:方方爸爸最近感到十分困惑, 因為那個3歲的調皮兒子總是說話不算數, 剛剛答應好的事情轉眼就改變了, 根本不履行諾言。 譬如, 方方看了半個多小時的電視了, 該到洗手吃飯的時間了, 但是方方怎麼都不肯關電視。 爸爸想了個主意, 用猜拳頭的方法決定關不關電視。 方方答應了。 結果爸爸贏了, 想去關電視, 方方卻急忙跑過來又打開。

Advertisiment
爸爸說“咱倆不是說好誰贏誰關電視嗎!”便再次關掉電視, 可方方就是不答應, 又伸手打開電視。 兩個人開開關關地鬧了一陣子, 方方就躺在地上耍賴, 弄得爸爸只得無奈地隨他去了……

專家解析:年幼的孩子不遵守約定有兩方面因素, 一方面, 跟年齡有關, 方方才3歲。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一般剛剛開始建立社會交往原則, 遵守約定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比較新鮮的理念, 需要一段時間來習慣, 也需要反復的實景練習才能確立。 然而, 父母在給孩子建立規則過程中的行為是至關重要的。 方方跟爸爸約定好誰贏了誰關電視, 結果方方違約, 但他爸爸既沒有採取恰當的方式來堅持原則, 也沒有採用語言來安慰和勸解方方,

Advertisiment
而是流露出無可奈何的情緒, 這就讓孩子覺得爸爸拿自己沒轍, 無能為力, 以後也就不必再遵守規則了。

專家設計情景遊戲:可以用一盤方方最喜歡吃的草莓, 再邀請方方參加一個有獎遊戲, 打保齡球。 誰打倒了幾隻球瓶, 誰就能往自己的盤子裡面放進同樣數量的草莓。 通常方方對這樣的遊戲一定會特別感興趣。 當他投入進去後, 爸爸就該以身作則, 向方方示範如何遵守遊戲規則。 遊戲中可能會發生這樣的問題:每次輪到方方往自己的盤子裡放草莓, 他都不肯遵守約定, 只取跟球瓶同樣數量的草莓, 而是一定要多放一隻或者兩隻。 這時爸爸應該規勸他, 把多餘的草莓放回盤子裡, 此時, 方方一定會覺得不高興,

Advertisiment
繼而可能乾脆破壞其他的規則:不肯輪流, 不讓爸爸打球, 也不肯站在指定的線外打球, 甚至用腳把球瓶都踢倒等等。 這時爸爸應該警告方方, 如果繼續破壞規則的話, 草莓將被端走, 遊戲將中止。 如果方方仍決定試探一下成年人的疆界, 踢翻剛剛擺好的球瓶。 那麼, 爸爸就要說話算數, 堅決地把草莓盤子端走。 如果方方嚷著試圖把草莓盤子奪回來時, 爸爸就要對他提出條件, 只要遵守規則, 遊戲才能繼續, 方方才能吃到可口的草莓。 這樣, 方方就可能會答應。

解讀遊戲:像這樣的遊戲, 能夠讓孩子在歡快的遊戲中親身體驗遵守約定。 在家裡設計一些類似有趣的遊戲來幫助孩子認知約定, 反復練習, 鍛煉孩子延遲滿足。 只得提醒的是,

Advertisiment
剛開始時一定會遇到孩子的抵抗和阻撓。 遵守約定會給孩子帶來一些不快, 因為不能馬上滿足他們所有的願望。 孩子不可能一下子習慣規矩的約束, 會想盡辦法逃脫和“搗亂”。 這就需要父母具備足夠的耐心以及靈活的頭腦, 想一些辦法來幫助孩子約束自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