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結巴, 可能是孩子正學習說話的過程中, 比較急於表達, 但是還不知道怎麼說, 才導致的。
幼稚園來了新老師, 小朋友們都很興奮, 圍著老師七嘴八舌地說著, 老師問:“小朋友, 你們叫什麼名字啊?一個一個地說。 ”“我叫佳佳!”“我叫軒軒!”——孩子們爭先恐後地介紹自己。
角落裡站著一個小男孩, 大大的眼睛, 憋紅的小臉, 站在一旁不說話。
老師親切地問:“寶貝, 你叫什麼名字?”“我——我——我叫——”頓時臉漲得更紅了。
沒等他把話說完, 有孩子插嘴道:“老師, 他叫丁丁, 是小結巴!”“他是個小結巴!”其他孩子也隨聲附和道。
丁丁低著頭,
Advertisiment
孩子說話結巴, 可能是孩子正學習說話的過程中, 比較急於表達, 但是還不知道怎麼說, 才導致的。
口吃, 俗稱結巴, 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語言障礙, 主要表現為言語節律異常, 說話不流暢, 往往在說一句話的第一個字或第一個音時困難, 會出現重複或拖長音的現象, 或者在句子中間停頓。
正常人說話是呼氣時發聲, 而口吃者試圖吸氣時說話, 從而引起呼吸肌痙攣, 出現伸頸、雙手握拳等繼發性用力動作, 難發出的字說出後隨即全身放鬆下來。
一部分2-4歲的孩子會出現暫時性的“生理性口吃”。
這是因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言語功能發育不成熟, 言語表達跟不上思維的速度, 詞彙量有限,
Advertisiment
他們的口吃一般是由於詞彙選擇上出的問題, 所以表現為詞彙或文字水準上的重複、停頓, 不伴有發音肌肉的緊張, 說話與呼吸是協調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 這種現象會逐漸消失。
家長在瞭解孩子的這一發展特點後, 應該放鬆心情, 避免焦慮。
一些父母過分著急, 急於糾正孩子的口吃, 甚至指責、批評孩子, 致使孩子緊張, 結果使暫時性的口吃發展成終身口吃。
當孩子出現生理性口吃時, 要做到“三不”, 即不指責、不催促、不過分關注, 讓孩子放鬆, 放慢速度說話;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不模仿口吃者說話。
但是如果孩子四五歲以後還是有口吃的現象,
Advertisiment
學齡期口吃的兒童要進行語言訓練, 包括肌肉放鬆, 協調呼吸和說話、控制言語速度、延長聲母的發音等。
對於伴有明顯情緒問題的患兒可以服用一些藥物改善情緒並輔以心理支持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