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長認為, 孩子說話晚是“大器晚成”, 孩子說話越晚越聰明, 其實, 這是沒影的事, 這種觀點是不對的。 小寶寶到了1歲左右就開始牙牙學語, 說幾個簡單的詞句, 如果到了兩三歲還不會開口說話, 醫學上就稱為言語發育遲緩。 言語遲緩的原因很多, 通常影響孩子說話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家庭原因。
從生理上講, 如果孩子的聽力本身有問題或發音器官不正常, 會導致無法正常發音, 比如, 孩子若出現舌系帶過短、唇裂、齶裂等異常, 就會出現發聲氣流走向失常和發聲協調困難,
Advertisiment
不過, 大多數孩子不肯說話是由家庭環境造成的。 有些父母經常把孩子不會說的話掛在嘴邊, 久而久之, 孩子習慣了聽, 就不願開口了;也有極少數家長, 強迫孩子說話或把孩子發音不准當笑料, 不經意間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於是變得不肯開口。
另外, 孩子出生後一直聽著方言長大, 孩子周圍的成人普通話說得不標準, 孩子學普通話可能會有發音不准的現象。
盲目剪“舌筋”傷身又傷心
不少家長認為, 孩子不說話或者說話遲, 是因為舌系帶太短。 “舌系帶”俗稱“舌筋”, 當我們張口將舌抬起時, 可以看到一條小的系帶系在舌和口底之間,
Advertisiment
多年來, 在民間一直有著這樣的觀點, “把舌系帶割掉, 孩子說話早”, 記者從幾家醫院瞭解到, 經常有家長帶著孩子過來要求做手術割掉“舌系帶”, 孩子的年齡大多在一歲半到三歲之間。
專家說, 其實, 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能不能說話, 說話是遲是早, 和舌系帶並沒有關係。 嬰幼兒“舌系帶”稍短, 不應認為就是不正常, 最好觀察到兩歲以後。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說話不清楚, 盲目讓孩子接受“舌系帶”手術的做法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Advertisiment
創造機會讓孩子“金口常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