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說謊了怎麼辦?先弄懂原因!

今天同事小張跟我說了發生在昨天下午的一件事, 小張的兒子彤彤剛上幼稚園, 放學回家跟爸爸說老師打他了, 一聽這話, 小張可就石樂志, 帶上兒子, 驅車來到幼稚園。

小張怒氣衝衝的沖進幼稚園園長的辦公室, 告訴她兒子被打的事情, 幼稚園園長也感覺非常吃驚, 平時帶彤彤班的有兩個年輕的老師, 豆豆老師和娜娜老師, 幼稚園園長立刻打電話把兩個已經下班的老師叫了回來。
面對兩個老師, 彤彤一個勁的往小張身後躲, 小張一看更加生氣了, 問彤彤是哪個老師打他的, 彤彤支支吾吾,
Advertisiment
小張覺得一定是在老師的面前, 兒子不敢說, 於是要求園方提供監控資料, 翻看了全天的監控資料也沒發現老師打孩子的事實。
小張的心情由憤怒到疑惑再到憤怒, 很顯然, 是兒子撒了謊, 把兒子拉到一邊拽下褲子, “啪啪”就是兩巴掌, 好在幾個老師護著彤彤, 要不, 彤彤的屁股還要挨幾巴掌。
原來彤彤剛來幼稚園, 不習慣, 不想上幼稚園, 還想在家裡媽媽哄著, 事情也算真相大白, 小張一時魯莽, 也沒問清楚, 就直接上門興師問罪, 錯怪了兩位年輕善良的老師。
不過, 拆穿孩子的謊言, 從來都不會制止孩子撒謊的行為, 只會幫助孩子下次把謊言編的更加周全。
想想我們自己, 站在自己的立場上, 哪一句謊言不是事出有因而不得不說?那為什麼要把孩子的謊言套上不誠信的帽子?若是心中有足夠的安全感,
Advertisiment
為什麼要用謊言來掩蓋自己的錯誤?若是心中有足夠的充盈感, 為什麼要通過謊言來獲取那一顆糖果?
如果孩子每一次說謊都要用暴力的語言或懲罰措施去處理。 你將迎來謊言之上另一重謊言。 這重重的謊言會變成越來越厚的保護殼, 讓你和孩子的心漸行漸遠。
我並不是說置謊言於不顧。 當孩子足以分辨想像和謊言的區別時, 每一個謊言都是我們走向孩子內心深處的橋樑。 找到謊言的因, 和孩子進行深度的溝通。 我們自己都會獲得不一樣的收穫。
簡而言之, 我們不能激發孩子防禦性的撒謊, 我們不能有意製造讓孩子撒謊的機會。
Advertisiment
孩子說謊時, 我們的反應不應該表現得歇斯底里, 不應該充滿說教, 而是要切合實際, 就事論事。 我們希望孩子知道沒有必要對我們撒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