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說謊的心理治療

很多家長對孩子有撒謊的現象感到生氣和苦惱, 特別是對明顯的說謊和死不承認的說謊尤其惱火。

孩子說謊有時是由於不讓他們說真話。 有些家長常以打、罵等懲罰手段來對待孩子的錯誤。 一個孩子打破了一個花瓶, 媽媽回家後, 就原原本本地把事情的經過告訴媽媽, 可媽媽一聽珍愛的花瓶被打破了, 很惱火, 把孩子狠狠地訓斥了一通。 從此, 孩子遇到類似的情況。 為了逃避懲罰, 就採取說謊來保護自己。

想讓孩子避免說謊, 父母不但要聽得進孩子令人高興的真心話, 也聽得進令人傷心的真心話。

Advertisiment

孩子的感情體驗無論是積極的、消極的, 或是矛盾的, 都不應該鼓勵他按照父母的意願來說, 而應該按照孩子自己的體驗去說。 例如, 孩子生病時, 不想服藥, 家長騙他說藥不苦;不想打針, 家長騙他說打針不痛。 這會在孩子心中留下什麼印象呢?那就是可以用說謊的方法欺騙別人, 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和實現自己的意願。

家長所謂的權宜之計往往會成為孩子說謊的樣板。 如有人敲門找爸爸, 爸爸不願見, 就叫孩子告訴找他的人說:“爸爸不在家”。 家長騎車帶孩子, 被民警發現並批評時, 家長就對民警說:“孩子生病, 急著送醫院”。 孩子遇到類似的情景, 情急之下就會說謊。 所以, 家長平時應該時刻留心自己的言行, 切斷孩子說謊的隱性心理動機,

Advertisiment
為孩子做出誠實的榜樣。

孩子由於判斷不准, 把心裡想的當作事實說出來, 說出自己對現實中不存在的東西的一種想像, 如“我看見一隻漂亮的小狗在天上飛”, “我爸爸有一把手槍”。 這種謊言說出了孩子畏懼或希望的事實。 這時候, 審慎的家長就會理解孩子的心理希望和動機, 而不是簡單責備孩子說假話。 從謊言中瞭解到的情況可以用於説明孩子分清現實和希望。

總而言之, 父母的態度和言行不應該引起孩子用謊言為自己辯護的心理動機, 也不應該有意提供說謊的機會。 發現孩子說謊, 我們的反應不應該是斥責和懲罰, 而是就現有的事實向孩子講解, 使孩子懂得和感受到沒有必要對我們說謊。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