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說謊莫驚慌

當家長發現孩子說謊, 一定不要勃然大怒, 也不要驚慌。 其實, 孩子說謊都是有原因的。 找到根源, 也就解決了孩子說謊的問題。

誠實是做人的美德。 它和說謊是兩種截然不同現象, 現在現實生活中的反映。 “從小就說謊, 這還了得。 ”父母往往對小孩子說謊感到不安。 其實, 小孩子說謊大可不必如此驚慌失措, 因為幼兒的謊言和成人的假話有著本質區別, 只要教育得法, 是不難克服的。

小孩子說謊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想像性的謊言, 另一種是保衛性謊言。 象像性謊言多發生在早熟、想像力較強的孩子身上。

Advertisiment
是孩子把心中空想的東西當成實際發生過的事價告訴他人的語言。 對於想像性謊言, 只要不危害他人利益, 一般可以放任不管。 防衛性謊言, 是孩子自我保護的一種手段。 曾經受過嚴厲批評和體罰的孩, 一旦再有過失, 便會心驚膽戰, 為了逃避責難, 他們不得不編出一套對自己有利的似話, 這就是防衛性的謊言。

防衛性謊言產生的原因, 往往就出在父母身上。 有些是父母“逼”出來的。 譬如, 孩子一時不小心打破了一個茶杯。 父母發現後向:“是誰打破的?”孩子初次做錯了率, 如實承認了, 隨之而來的是父母不分宵紅皂白的一頓痛打。 這樣, 當孩子第二次、第三次弄壞家裡的東西, 父母再追問時, 為了避免挨打, 不敢承認,

Advertisiment
便說起了假話。 有些是父母“教”出來的。 父母從外面買回了點心, 只准孩子在家裡吃, 這本無可非議, 可又覺得不給鄰居孩子吃過意不去, 就俯耳對孩子說:“你吃的時候, 不要讓別的小朋友看見。 ”這樣, 大人就是在自覺不自覺地教孩子做不誠實的事。 有些是父母“哄”出來的。 父母要外出辦事, 孩子哭鬧著要求同去, 這時往往對孩許願, 小後卻沒有實行諾言。 大人說話不算數, 哄騙孩子, 這實際上等於教孩子講似話。 有些是成人“寵”出來的。 家裡來了小朋友, 孩子不肯把自己喜愛的玩具, 畫冊拿出來和小朋友一起玩, 謊稱搞壞了或找不到了, 父母看到後誇獎孩子心眼多、機靈。 這樣顛倒是非卻受到成人的贊許, 孩子今後對說假話就逐漸感到無所謂了。
Advertisiment
有些是從大人那裡“學”來的。 鄰居來借一樣東西, 父母不願借, 便謊稱這東西已被別人借走了, 或謊稱東西壞得不能再用了。 有人來詢問一件丟失的實物, 明明是自己拾到的, 硬是說沒看見, 如這時孩子正好在身邊, 父母還用眼睛暗示孩子別講。 父母不誠實, 孩子也就學會了不誠實。

可見, 教育孩子不說謊, 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父母必須首先加強自身修養, 注意自己平時的一盲一行, 給孩子創造一個誠實的環境。 在教育孩子時, 不必動手動腳, 要以理服人, 給孩子以足夠的父愛和母愛。 這樣, 孩子就沒必要再去說謊了。

克服孩子說謊的壞毛病, 父母還必須言之有信。 當孩子誠實地說出缺點錯誤時, 要鼓勵孩子自己去改正,

Advertisiment
切不可言而無信。 “你說出來就沒事了。 ”可當孩子坦白了, 卻又大發雷霆, 訓斥或體罰孩子, 這種做法會使孩子感到父母的話不可信, “下次可不能再上當了。 ”

有些說謊的孩子, 是由於父母要求過高, 管得太嚴, 指責太多造成的。 因此, 在糾正孩子說謊時, 千萬不可過於嚴厲, 以防把孩子給嚇住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