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謊言背後有“玄機”

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貝貝快3歲, 每次上幼稚園都要爺爺送, 後來才知道這其中的秘密。 因為貝貝吵著要吃香腸, 爺爺都會滿足她。 當貝貝媽媽明確告訴女兒不能這麼做時, 貝貝卻回答:“是爺爺要買給我吃的。 ”貝貝媽媽很擔心, 3歲的寶寶為什麼就會撒謊了呢?

不必談謊色變

這個年齡的寶貝撒謊, 其實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 跟道德品質沒有什麼聯繫。 對於學齡前的寶寶來說, 他們的謊言是不能從道德角度進行評判的。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 這個時期的寶寶道德發展遠沒有達到“自律”水準, 是談不上道德問題的。

Advertisiment

不“談謊色變”不等於可以忽視這種現象, 因為在謊言的背後, 往往蘊藏著很多值得關注的“玄機”。 明智的媽媽, 會把這些玄機轉變為教育的契機, 該寬容的時候寬容,該反思的時候反思, 該引導的時候引導, 在消滅謊言的同時與寶寶一起成長。

仔細分析謊言背後的原因

概括而言, 學齡前寶寶撒謊主要有以下幾類原因, 包括分不漓想像與現實、記憶或語言表達能力不夠精確、擔心某種結果、自尊心使然、逃避某種責任、害怕受到處罰、希望引起注意、好奇心驅動、模仿、媽媽處理問題的方式不當等。

案例中, 小傢伙撒謊的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害伯處罰

寶寶特別喜歡吃香腸, 但不被媽媽允許。 當媽媽發現了小傢伙背著她偷吃香腸的事實之後,

Advertisiment
在追問之下, 小傢伙為了避免受到批評就編造了 “爺爺買的”這個謊言。 如果是這種情況, 媽媽要反思自己的教養方式了:是否對寶寶太嚴格了、是否懲罰太厲害了?如果是教養方式給了寶寶太多的精神壓力, 你最好適時調整自己的期望值或管教方法。

模仿成人

有時候寶寶撒謊是跟父母學的, 當他耳聞目睹父母說謊, 並從中得到好處時, 就會產生模仿的欲望。 比如, 你懶得去上班, 就跟領導請假說自己病了, 結果如願以償在家休息。 這很容易讓寶寶經由“觀察學習”體會到撒謊的好處, 模仿也就在所難免了。

如果寶寶撒謊是因為模仿你的行為, 你有必要當面跟寶寶檢討, 告訴寶寶自己那樣做是不對的,

Advertisiment
大人也有犯錯誤的時候, 但改正了就是“好孩子”。 你還可以借助相關的繪本故事, 告訴寶寶不能撒謊的道理。

被你“明知故問”誘導

在寶寶做錯事後, 你若明知故問, 則很容易給寶寶提供撒謊的機會。 比如, 寶寶不小心擇碎了水杯, 你明明知道的, 還裝不知道地問寶寶是誰打碎的, 這很可能造成寶寶說出“小貓打碎的”或者“我不知道”之類的謊言。

你最妥當的反應方式是直接解決問題。 比如, 寶寶摔壞玩具之後, 直接處理摔壞玩具這件事的後果一和寶寶一起總結教訓, 提醒寶寶下次爭取不再失手。

寶寶撒謊並不是大人想像中的那麼可怕, 糾正撒謊行為也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只要找出原因, 對症下藥,

Advertisiment
撒謊可防可治。

如果寶寶喜歡聽故事或者看書, 還可以結合寶寶的這一喜好, 把對貪心的教育融入到故事或主題繪本閱讀中, 以寶寶能夠接受的形式具體呈現貪心的後果, 讓寶寶明白知足的必要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