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變壞了?談幼兒的情緒管理

一向乖順的小傑, 突然變成火爆小子, 動不動就尖叫哭鬧、亂發脾氣, 大人要他往東他偏往西, 討厭、不要、揍你成了他的口頭禪, 這一切看在爸媽眼裡, 真是焦慮又生氣, 不禁懷疑:我的小寶貝中了什麼邪?事出必有因, 這一切也許只是成長的自然現象之一。

Advertisiment

孩子與照顧者的互動, 同時學習了社會規範與人際互動的模式。 然而, 一個特別與追求父母讚賞的孩子, 可能表現得特別乖巧, 因為討好父母歡心、得到讚賞和肯定, 能讓自己的生存基石更穩固、生命更豐富。

當乖巧的孩子爭取父母的愛時, 他也同時隱藏了內心的部份真實想法與感受, 壓抑情緒的呈現。 孩子不僅經常顯得悶悶不樂, 一旦累積的情緒沒有適當宣洩, 而達到情緒水庫的臨界點時, 情緒便如洪水般爆發出來, 威力之大, 往往傷人又傷己。 乖巧的孩子不習慣面對衝突, 也不太會處理衝突,

Advertisiment
如果發生失控的場面, 可能也會嚇到自己。 因此, 為了委曲求全或息事寧人, 他可能努力重新壓抑自己, 直到下一次情緒的爆發, 以致情況日趨複雜與嚴重。

父母備忘錄

是否自己也常期望和要求孩子, 要乖巧、不與人衝突、甚至是忍耐。

孩子選擇當一個好(壞)孩子, 是因為他想喚回父母的關心與注意, 所以讓自己和孩子有獨處的時間, 有助於增進親子間的親昵感, 同時也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最近是否有些家庭變動(如:弟妹的出生、搬家、轉學、調職、親人住院、過世。 。 。 等), 無論是任何形式, 或程度不一的家庭變動, 都會對孩子的照料和關懷有所影響, 情緒也會較不穩定。

把孩子的行為和情緒分開處理, 因為孩子可以學習控制行為,

Advertisiment
卻不容易控制情緒。 情緒是一種自發的感受, 也是對環境刺激的自然反應, 不應太拘泥某些固定的規則或限制, 除了告訴孩子行為適不適當, 必要時也要有合理的限制(如:不打人、不摔東西)。 另外, 讓孩子有自由表達感受的機會, 將隱藏的情感釋放之後, 愛和理性才會顯露出來。

隨時自我檢視和反省, 孩子的乖巧是否在緩和或試圖改變家裡的某些衝突(尤其是父母的不和)。 當孩子介入父母的糾紛而形成一種愛恨糾結的三角關係, 為了和父母中的一方維持關係, 他也必須再次隱藏和壓抑內心的感受, 一旦壓抑過久, 情緒還是會隨時爆發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