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財商培養:買玩具買出的理財觀

 有時候, 玩具真真是孩子和家長的一場戰爭。 有多少父母抱怨孩子亂買玩具, 跟小朋友爭搶玩具?細想來, 玩具就像是孩子的私有財產, 關於玩具的種種放不下、拋不開與成年人對於利益的態度多麼相像。 與其跟孩子為玩具而鬥爭, 不如從玩具入手培養下一代的財商。

給孩子買玩具是每一個媽媽都繞不過去的話題, 今天就羅列一下樓主在這方面的小實踐。 CASE 1:咱們交換玩具玩吧 很多父母在孩子沒出生之前就把嬰兒玩具準備好了, 即使小嬰兒還不會玩。 玩具是孩子成長的重要玩伴, 尤其是現在獨生子女的時代下,
Advertisiment
孩子自己玩玩具的時候還是比較多, 而且玩具的設計也進步、複雜了很多。 等娃娃一歲多、兩歲會滿院子跑之後, 接觸的面廣了, 交流的機會多了, 看到別個娃的玩具自然是“流滿口水”, 在家裡, 娃娃們都是被謙讓的物件, 所以到了外面, 很多娃娃喜歡直接去拿別個娃的玩具, 不給就生搶, 搶不到就大哭。 記得咱娃一開始的時候也那樣, 搞得大人們都很尷尬, 有些大人, 尤其是上一輩分的老人喜歡告訴娃娃, 說回頭讓媽媽爸爸給買, 可是娃的欲望很難滿足, 而且多變, 總不能搬個玩具城回家吧。 雖然現在哪個娃娃的家裡不是玩具堆成山的, 那這怎麼是個頭啊, 給娃講道理, 他們也不太懂。 後來想了個辦法,
Advertisiment
告訴娃娃, 跟別個娃換玩具玩吧, 你喜歡他的, 他也喜歡你的, 果然這個辦法很有效, 娃娃們出門玩的時候都各自帶著玩具, 見面了就換著玩, 回家之前再把玩具換回來。 以前覺得這只是解決娃娃們爭搶玩具的解決辦法, 回頭一想, 這可能也算是幫娃建立了最初的理財觀念。 願意與別人交換和分享, 學會作出取捨;說好了換什麼玩具、什麼時候換回來, 要細心對別人的玩具, 學會了誠信和善良, 否則下次小盆友不願意跟你交換了。 而從大人的世界來看, 取捨和誠信正是未來進行投資理財的時候, 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品質。 CASE 2:“21天”與“一次買一件” 等娃娃開始上幼稚園, 很會表達自己的願望而且有些主見的時候, 樓主曾經非常苦惱,
Advertisiment
怎麼說服娃娃不要一到超市或者商場就嚷嚷著要買玩具回家, 以至於總是想方設法繞過玩具櫃檯或者不斷轉移娃的注意力, 甚至於批評娃娃, 這也不是解決辦法啊, 躲得太累了, 而且總會有失靈的時候。 尤其是有些很執著的娃更難以“對付”, 不達目的誓不甘休, 一屁股坐在地板上嚎啕大哭, 直到答應他們給買玩具才甘休。 後來一個朋友告訴樓主了一個方法, 很管用, 到現在都很感謝她呢, 在買玩具方面, 樓主幾乎很少與娃娃產生衝突。 其實做法很簡單, 首先就要跟娃娃溝通好買玩具的規則, 比如那個時候樓主跟娃娃商量好了, 可以每過21天之後才能買新的玩具, 而且一次只能選擇一個玩具(21天正好是三周,
Advertisiment
一個月時間有些長, 怕娃娃堅持不了), 娃娃理解不了的時候可以稍微給他解釋家裡的開支情況, 如果錢都花在玩具上面, 就買不了更重要的東西了。 沒想到娃娃一直都很配合, 在去超市和商場的時候, 雖然他還是會流連於玩具櫃檯, 但沒到規定的時間不會要求去買, 就只是“看看”, 搞得樓主每次看到他在櫃檯前看玩具時候的小背影時, 老是覺得自己是不是“太殘忍”了。 “殘忍”有殘忍的好, 到現在娃還是堅持遵守這個規則, 只是“21天”換成了兒童節、生日或耶誕節、元旦的時候可以給他買玩具。 當然娃大了, 關注的東西多了, 玩具的地位也不像以前那麼高了, 現在娃會更喜歡跟同伴玩、運動、看書。 樓主覺得這“21天的遊戲”在不知不覺中讓娃學會了遵守規則,
Advertisiment
學會了等待, 學會了擁抱希望。 記得之前看過一本關於孩子理財的書, 裡面說教導孩子投資, 不是學習如何分析, 也不是要計畫賺多少, 而是先訓練耐性, 鍛煉他們等待的習慣, 明白要達成目標是需要時間的。 說得很有道理, 其實咱們成人在這方面也相當缺乏, 不夠有耐性, 要知道財富的積累正是建立在時間之上。 CASE 3:買玩具的錢你自己支付一半吧 樓主的娃在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開始有零用錢, 每週10元錢, 告訴他可以自由支配, 只需要事前知會大人便可以了。 一開始他對10元錢也沒有太多的概念, 拿到後就到社區裡的便利店去買東西, 買著買著他就有概念了, 比如說只夠買一個奇趣蛋, 或者兩塊巧克力。 當然在購買哪些零食方面,對他還是有限制的,雖然跟他說零用錢完全由他全權處理。 娃一開始用錢也是很大方,可是後來發現錢在星期一用掉之後,後面的六天都沒有錢用了,漸漸的他會有些節制。而且樓主也跟他之間有了一個約定,既然小盆友有自己的零用錢了,那麼買玩具的時候需要他自己出一半的錢,然後大人支持他一半。自從有了這項規定後,娃買玩具的做法也有所改變,比如之前他會要求直接去商場買玩具——當場就能拿到玩具的感覺就是好,之後找機會告訴他,如果在網上買,只需要花費2/3甚至1/2的價格就能夠買到完全相同的玩具,這樣可以留下更多的錢做別的事情,就是需要花多幾天的時間等待。最後娃覺得是能夠忍受那幾天的,大多數情況下選擇了“等待”。 可能是有了“一半”的做法之後,娃娃把今年過年收到的紅包錢自己留下一半,另一半拿來跟樓主分享,以前他收到的紅包都會全部主動送給樓主。稍微有點失落的樓主覺得沒關係,只要他自己有原則就好。 樓主一開始決定由娃娃拿自己的零花錢來支付購買玩具所需要的一部分錢,只是想讓他在買什麼樣的玩具上有所節制,什麼樣的玩具才是當時最需要的,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一時衝動。不過後來發現這樣似乎既可以幫助娃娃學會控制消費欲望,形成計畫怎麼去用錢的習慣,學習怎麼去掌握和支配自己的“財產”,也能夠瞭解量入為出和資源有限的道理——因為買了這個就不可能再去買其他的東西,要買只能等到下一個零用錢發放日了或者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賺取。 樓主這幾年的感覺是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強的,只要父母能多花點心思多動動腦子,孩子是會朝你們所希望的方向成長。 不過樓主到底不是教育專家或者真正的育兒達人,就是一名需要不斷成長的普通的孩子的娘。寫這些文字,不是作為一個成功之道來進行分享,畢竟每一個孩子的個性不同,成長環境、大人的教育偏好也不同,相同的方法可能出不來相同的結果,這就像在同一個苗圃裡養花,同樣的時候澆水、施肥、鬆土,最後開出來的花和結出來的果實個個不同。 說起來這與投資也非常相似,成不成功是要看長期的,也許十年之後才可以判斷這些實踐有沒有起到好的作用。現在的“小屁孩”們比起咱小時侯不知道有多機靈多聰明見識也廣,咱們做媽眯的就更需要智慧了,所以樓主很希望媽媽們都能來一起分享、互相啟發,無論做任何事業(育兒也是一項長期而偉大的事業!),都要有所總結總結、借鑒借鑒、實踐實踐,才能再前進一步。 當然在購買哪些零食方面,對他還是有限制的,雖然跟他說零用錢完全由他全權處理。 娃一開始用錢也是很大方,可是後來發現錢在星期一用掉之後,後面的六天都沒有錢用了,漸漸的他會有些節制。而且樓主也跟他之間有了一個約定,既然小盆友有自己的零用錢了,那麼買玩具的時候需要他自己出一半的錢,然後大人支持他一半。自從有了這項規定後,娃買玩具的做法也有所改變,比如之前他會要求直接去商場買玩具——當場就能拿到玩具的感覺就是好,之後找機會告訴他,如果在網上買,只需要花費2/3甚至1/2的價格就能夠買到完全相同的玩具,這樣可以留下更多的錢做別的事情,就是需要花多幾天的時間等待。最後娃覺得是能夠忍受那幾天的,大多數情況下選擇了“等待”。 可能是有了“一半”的做法之後,娃娃把今年過年收到的紅包錢自己留下一半,另一半拿來跟樓主分享,以前他收到的紅包都會全部主動送給樓主。稍微有點失落的樓主覺得沒關係,只要他自己有原則就好。 樓主一開始決定由娃娃拿自己的零花錢來支付購買玩具所需要的一部分錢,只是想讓他在買什麼樣的玩具上有所節制,什麼樣的玩具才是當時最需要的,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一時衝動。不過後來發現這樣似乎既可以幫助娃娃學會控制消費欲望,形成計畫怎麼去用錢的習慣,學習怎麼去掌握和支配自己的“財產”,也能夠瞭解量入為出和資源有限的道理——因為買了這個就不可能再去買其他的東西,要買只能等到下一個零用錢發放日了或者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賺取。 樓主這幾年的感覺是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強的,只要父母能多花點心思多動動腦子,孩子是會朝你們所希望的方向成長。 不過樓主到底不是教育專家或者真正的育兒達人,就是一名需要不斷成長的普通的孩子的娘。寫這些文字,不是作為一個成功之道來進行分享,畢竟每一個孩子的個性不同,成長環境、大人的教育偏好也不同,相同的方法可能出不來相同的結果,這就像在同一個苗圃裡養花,同樣的時候澆水、施肥、鬆土,最後開出來的花和結出來的果實個個不同。 說起來這與投資也非常相似,成不成功是要看長期的,也許十年之後才可以判斷這些實踐有沒有起到好的作用。現在的“小屁孩”們比起咱小時侯不知道有多機靈多聰明見識也廣,咱們做媽眯的就更需要智慧了,所以樓主很希望媽媽們都能來一起分享、互相啟發,無論做任何事業(育兒也是一項長期而偉大的事業!),都要有所總結總結、借鑒借鑒、實踐實踐,才能再前進一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