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 小文的媽媽是一名中學教師, 按理說應該非常懂得如何教育孩子, 可是最近一段時間, 她在教育自己兒子上, 卻遇到了很大的麻煩。
小文是一所名校初二年級的學生, 前幾天, 小文的班主任發消息給小文媽媽, 說小文這段時間成績下滑得很厲害, 而且學習勁頭也不足, 希望家長多關心幫助孩子。 “看到這些短信, 我真是有苦說不出。 ”小文媽媽說,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 兒子根本就不願意跟她說話, 一回家就躲進自己房間。 “有一次, 我實在看不下去, 就跑到他房間去問他在學校的學期情況, 他竟然把我推出房間了。
Advertisiment
相對于媽媽地激動, 小文顯得沉默得多。 “我不想跟媽媽說話。 ”小文說, 自從上了初中, 媽媽管得越來越嚴了, 回家第一句話就是“作業做完了嗎”, 要不就是“今天物理學了什麼。 化學學了什麼”。 “放學回來後已經很累了, 還要繼續被媽媽追問學習,
Advertisiment
指導: 潘月俊(“陶老師熱線”輔導老師)
現在很多家長都存在一個問題, 那就是“說”得比“聽”得要多。 總是在問孩子, 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孩子, 責問孩子, 但是孩子究竟在想什麼, 最近的心理狀況是什麼?往往沒有關注到。 就拿小文媽媽說, 孩子最近成績下滑了、學習勁頭不足, 孩子自己是怎麼想的?是不是有什麼其他的原因?瞭解孩子, 是親子交流最重要的前提。
也許有很多家長和小文的媽媽一樣, 抱怨著孩子根本就不給他們“聽”的機會, 平時對父母就很反感, 什麼話都不說。 想要解決“聽”的問題, 建議家長可以找個正式場合, 和孩子做一次正式地交流。 處在青春期的孩子, 十分重視別人對自己的尊重。
Advertisiment
另外, 也建議家長, 孩子放學回家後, 不要總是問孩子的學習情況, 比如“最近籃球打得怎麼樣”、“和同學們相處得愉快嗎”、“學校裡有有趣的事情嗎”, 這樣問, 孩子會覺得父母真得是關心自己。 在和父母聊天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