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跟我一點都不親近怎麼辦?

因為工作或者缺乏經驗的原因, 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在生育後將孩子交由祖輩或專業的保姆來照顧。 在幼稚園家長接待日的時候, 我常常聽父母抱怨:“寶寶不跟我親”、“我的孩子不愛跟我們在一起”……不少孩子由於缺少與父母相處的機會而造成親子關係漸行漸遠。

我不要媽媽!

“我不要媽媽啊!”這是入園1個多月以來潘潘第一次在來園的時候哭鼻子。 難得送潘潘入園的媽媽一臉尷尬地說:“平時都是奶奶送, 今天難得有空我想送送她, 她竟然大發脾氣一定要奶奶送。 晚上又死活不肯跟我睡, 可能跟奶奶睡慣了。

Advertisiment
”此時只見奶奶在教室門口小心翼翼地只露出半個臉不放心地看著孩子。 媽媽對孩子溫柔地說:“寶貝, 媽媽上班去啦!跟媽媽再見。 ”可潘潘頭也不回地繼續往教室裡走……

我要慧姐姐!

“慧姐姐……我的慧姐姐怎麼還沒來……”3歲的文文在入園的2個月的時間裡每次都因為要跟慧姐姐的分離而哭鼻子。 慧姐姐是文文父母請的大學生, 課餘時間一直陪伴在文文左右, 兼職做孩子的保姆和家教老師。 每次在幼稚園裡只要提到慧姐姐, 就會讓文文因為思念慧姐姐而啜泣半天。 離園時文文只要一見到慧姐姐就會飛奔投入慧姐姐的懷抱, 而父母來接送時, 文文卻異常平靜。

潘潘和文文這類由父母之外的人照顧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Advertisiment
都對自己的父母很冷淡, 卻對父母之外的主要照顧人過分依戀。 過分依戀通常表示孩子感受不到安全。 父母對孩子來說, 永遠是第一位的, 所以和孩子建立起安全依戀理應是父母的責任。

孩子真的“不愛”我嗎?

孩子的言行以及情感的表達往往反映了孩子內裡的需求。 從以上兩個故事中不難看出, 孩子對祖輩或者保姆的過分依戀恰恰反映出孩子與父母親子關係的緊張, 同時也反映了孩子對親子依戀的需求。 與孩子相處時間的多少是幼小的孩子判斷你對他“愛與不愛”、“親與不親”的主要依據。 孩子最依戀的往往是自己的主要教養人, 父母在質疑的同時要反思自己是不是給予孩子足夠多相處時間了。

Advertisiment
當發現孩子與自己的親子關係產生問題時, 爸爸媽媽首先不要過分焦慮。 孩子不是不愛你, 而是暫時沒有時間去瞭解你。

建立穩定親密的親子關係

學齡前這段時間是建立良好穩固親子關係的關鍵期。 在此期間, 孩子與社會的接觸相對較為封閉, 父母、祖輩等主要教養人就是孩子的天。 要想收穫穩定的親子關係, 爸爸媽媽要與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戀。

缺少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並不意味著就會缺失與孩子親密的親子關係。 但在生活中往往有兩種極端的現象出現。 一種是權威型相處方式。 有部分父母因為有較少時間能陪伴孩子, 所以只要有時間與孩子相處便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出現在孩子面前,

Advertisiment
強調父母在教養孩子方面的權威性, 喜歡給孩子“做規矩”, 總是帶給孩子較大的壓力。 在這種相處方式下, 孩子總會尋求父母以外的人(如祖輩)作為自己的避難所, 親子關係越走越遠。 第二種則是溺愛型相處方式。 不少父母為了表現自己很珍惜與孩子相處的時光, 在物質上不斷滿足孩子, 對孩子更是唯命是從, 生怕逆了孩子的意願而得不到孩子的喜愛。 在這種相處方式下, 可能在短時間內會博取孩子的青睞, 但是不利於孩子性格的培養, 容易塑造孩子“小霸王”式的個性。

親子關係的培養切忌一蹴而就, 安全型依戀是在生活中點滴培養起來的。 對於工作較忙而缺乏時間陪伴孩子的爸爸媽媽來說, 可以利用一日生活中某個固定的時間與孩子進行固定的親子活動,

Advertisiment
如親子閱讀, 父母可以利用孩子入睡前的幾分鐘和孩子分享一個睡前故事。 睡前時間孩子的情緒相對較穩定, 閱讀又是孩子很喜愛的活動之一, 輕鬆的氛圍有助於提升親子關係。 此外, 以玩伴的方式與孩子一起進行孩子喜歡的遊戲, 如搭積木、運動等, 平等的相處方式也很容易獲得孩子的喜愛。 爸爸媽媽要明確父母的角色, 恩威並重的教養方式更能科學地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 在慢慢的情感培養和互動中, 孩子會意識到父母的陪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不是可有可無, 自然就會“愛”上你!

爸爸媽媽們, 珍惜與孩子在人生中這段最無憂無慮的相處時光,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歲月中的重要地位是無人能替代的。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歲月中的重要地位是無人能替代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