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工作或者缺乏經驗的原因, 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在生育後將孩子交由祖輩或專業的保姆來照顧。 在幼稚園家長接待日的時候, 我常常聽父母抱怨:“寶寶不跟我親”、“我的孩子不愛跟我們在一起”……不少孩子由於缺少與父母相處的機會而造成親子關係漸行漸遠。
我不要媽媽!“我不要媽媽啊!”這是入園1個多月以來潘潘第一次在來園的時候哭鼻子。 難得送潘潘入園的媽媽一臉尷尬地說:“平時都是奶奶送, 今天難得有空我想送送她, 她竟然大發脾氣一定要奶奶送。 晚上又死活不肯跟我睡, 可能跟奶奶睡慣了。
Advertisiment
“慧姐姐……我的慧姐姐怎麼還沒來……”3歲的文文在入園的2個月的時間裡每次都因為要跟慧姐姐的分離而哭鼻子。 慧姐姐是文文父母請的大學生, 課餘時間一直陪伴在文文左右, 兼職做孩子的保姆和家教老師。 每次在幼稚園裡只要提到慧姐姐, 就會讓文文因為思念慧姐姐而啜泣半天。 離園時文文只要一見到慧姐姐就會飛奔投入慧姐姐的懷抱, 而父母來接送時, 文文卻異常平靜。
潘潘和文文這類由父母之外的人照顧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Advertisiment
孩子的言行以及情感的表達往往反映了孩子內裡的需求。 從以上兩個故事中不難看出, 孩子對祖輩或者保姆的過分依戀恰恰反映出孩子與父母親子關係的緊張, 同時也反映了孩子對親子依戀的需求。 與孩子相處時間的多少是幼小的孩子判斷你對他“愛與不愛”、“親與不親”的主要依據。 孩子最依戀的往往是自己的主要教養人, 父母在質疑的同時要反思自己是不是給予孩子足夠多相處時間了。
Advertisiment
學齡前這段時間是建立良好穩固親子關係的關鍵期。 在此期間, 孩子與社會的接觸相對較為封閉, 父母、祖輩等主要教養人就是孩子的天。 要想收穫穩定的親子關係, 爸爸媽媽要與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戀。
缺少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並不意味著就會缺失與孩子親密的親子關係。 但在生活中往往有兩種極端的現象出現。 一種是權威型相處方式。 有部分父母因為有較少時間能陪伴孩子, 所以只要有時間與孩子相處便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出現在孩子面前,
Advertisiment
親子關係的培養切忌一蹴而就, 安全型依戀是在生活中點滴培養起來的。 對於工作較忙而缺乏時間陪伴孩子的爸爸媽媽來說, 可以利用一日生活中某個固定的時間與孩子進行固定的親子活動,
Advertisiment
爸爸媽媽們, 珍惜與孩子在人生中這段最無憂無慮的相處時光,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歲月中的重要地位是無人能替代的。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歲月中的重要地位是無人能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