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這3個壞毛病,家長必須設法糾正!等上了學就晚了!

俗話說, 3歲看大, 7歲看老。 這話一點不假, 說的是由於小孩子判斷力有一定局限, 一些壞習慣非常容易在小時候養成。 所以, 很多時候有賴於父母的教育, 引導其習得一些規矩, 這樣才更容易養出一個樂觀、自信、他人更愛接觸的孩子。 尤其當孩子常常出現下面3種行為時, 家長絕不容忽視, 必須設法糾正!

孩子總是裝作“沒聽見”

經常看到聊天群有媽媽反映, 孩子對自己說的話熟視無睹, 常常是“十喊九不應”——明明聽得見, 卻裝作沒聽見一樣繼續我行我素, 不知如何應對?言語間仿佛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Advertisiment
你知道嗎?當孩子一次又一次的漠視家長的指令, 如果縱容這種行為, 他或許將會變得越來越肆無忌憚, 控制欲膨脹, 在小夥伴間、學校裡也變得目中無人, 從而削弱孩子社交能力, 及將來成人後的個人魅力!

所以, 這種情況家長應及時引導教育, 以杜絕隱患。 記得下次跟他談話時, 不要一旁發出指令, 試試走到孩子面前, 交談時做到讓他看著你, 讓孩子重視你的第一次指令, 別給他迴旋餘地。 假若孩子依然一意孤行, 請耐心的告訴他, 不理大人的行為是不對的, 同時還要告訴孩子, 如果他們對大人有反對意見或不願意做某些事情, 可以直接告訴大人, 以消除孩子心理影響, 讓孩子以放鬆的心態對大人說“不”。 若孩子仍舊屢教不改,

Advertisiment
那就務必讓他承擔不理會的後果了。

總愛打斷談話

當然, 孩子打斷你們之間的交談時, 或許他只是想要告訴你什麼或問你某個問題, 但是如果父母總是縱容他這個細微的小動作, 真的會讓他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 讓他誤以為, 自己有權力並且很自然的可以通過打斷別人引起他人的注意, 不僅在他人眼裡沒有教養, 而且自己也越來越變得玻璃心。 所以, 作為父母, 讓孩子清楚他自己的行為吧。 主動真實的告訴孩子, 為什麼要保持安靜, 當他打斷你交談時的感受吧。

“我做不到”

遇到一個小小的困難就退縮的孩子, 讓父母感到沮喪。 孩子一句“我做不到”, 或許是最令家長揪心的一句話吧。 眾所周知, 3~7歲是保護兒童自信性格的敏感期,

Advertisiment
自信心在這段時間是否有逐步建立, 對孩子的未來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苦惱的父母經常用盡各種表揚、鼓勵的方式, 可孩子依然是“我做不到“、”辦不了“掛嘴邊。 專家研究發現, 孩子變的不自信與家長誤用“賞識教育”脫不了干係。 很多父母為了激勵孩子上進, 動不動就將溢美之詞掛於嘴邊, 做了一點小事, 就誇讚不已。

可問題是, 當孩子走進學校, 當孩子和小夥伴在一起時, 獲得的資訊與此反差極大, 他可能由此懷疑自己的能力!自己不但不是最棒的, 在某些方面, 還很差。 自信心從此一落千丈。 所以, 孩子的自信心還是應建立於日常經歷中, 父母儘量不要包辦孩子的事, 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

Advertisiment
多讓孩子接觸, 自己動手, 這才是保護孩子自信心最健康也是最簡單的方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