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這些情況家長可自行用藥

有的發著39度的高燒來就診, 家長說怕吃了退燒藥耽誤診斷;有的咳嗽了好幾天, 家長一直就給孩子喝煮梨水, 怕亂吃藥有副作用;還有的低燒才兩天, 就給吃了抗生素……醫生們無奈, 家長們困惑, 到底哪些常見藥可以自己買了吃而不必就醫?在此, 就幾種常見藥給大家做個說明。

1.退燒藥

一般建議寶寶體溫超過38.5度時才使用退熱藥, 體溫大於39度對孩子損害大, 要高度重視。 1歲後的寶寶體溫超過38.5度, 但能吃能睡、精神好, 可及時用退熱藥而不必看醫生。 如果精神不好、哭鬧、昏睡則及時就醫。

孩子常用退燒藥有兩種: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

Advertisiment
有些家長擔心在家吃了退燒藥會影響醫生診斷, 其實家長如能詳細描述出孩子發熱度數、時間及次數, 服用了什麼藥, 服藥後是否能退熱等, 就可有效幫助醫生診斷。 自行服退燒藥要注意:用藥後高熱不退或用藥後仍發熱超2天, 應及時就醫;服用退燒藥時要多飲水, 間隔6小時可重複用藥一次, 24小時內不超過4次;一些抗感冒藥也含有這類成分, 不要重複使用。

2.止咳藥

2歲以下的寶寶一般不用止咳藥。 咳嗽是一種保護性生理反應, 輕度咳嗽時無需服用。 寶寶沒有發熱、咳嗽輕、不頻繁、痰少、晚上睡眠沒有受影響的, 可以給他吃非處方止咳藥或中成藥。 比如, 蛇膽川貝液可用於熱咳, 小兒止咳糖漿用於受涼咳嗽,

Advertisiment
還有化痰止咳沖劑。

需要注意, 如果咳嗽伴發冷或發燒, 大聲呼吸且費力, 需看醫生。 臉色有憋氣樣的紫紅, 不斷乾咳, 要檢查氣管有沒有被異物卡住。 咳嗽持續超過4周, 可能是咳嗽變異性哮喘, 需要醫生診斷。

3.化痰劑

咳嗽多痰要禁用中樞性鎮咳藥, 痰液瀦留在體內, 可能會使呼吸道致病原生長繁殖, 導致炎症惡化。 要選擇祛痰或化痰的止咳藥, 如橘紅痰咳液、鹽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等。 注意:服化痰藥3天無效應看醫生。 服藥期間飲食要清淡, 注意觀察藥物不良反應, 如鹽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可能會偶見噁心、胃部不適、食欲缺乏、腹痛、腹瀉、皮疹等。

4.清熱類中藥

孩子發熱、咳嗽、便秘, 可服用清熱類中藥。 如:小兒七星茶顆粒,

Advertisiment
用於小兒積滯化熱、大便不暢、小便短赤等。 注意事項: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等不易消化食物。 治療一周後症狀未改善, 應及時到醫院諮詢醫師。 過敏體質者慎用。

5.止瀉藥

輕至中度腹瀉, 可服用口服補液鹽、蒙脫石散。 外用藥如丁桂兒臍貼。 注意事項:服用蒙脫石散時, 如果大便水分不多, 要停藥, 過量服用易引起便秘。 蒙脫石散有吸附作用, 要單獨服用, 與其他藥及食物相隔2小時以上。

6.益生菌

如孩子腹瀉或便秘, 可服用益生菌。 如芽孢桿菌(整腸生)、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枯草桿菌二聯活菌等。 注意服用時水溫不宜高。 有些活菌藥不宜與抗菌藥同時服用。

有一些藥則不能自行服用

抗菌藥(包括抗生素):屬處方藥, 如磺胺類藥、紅黴素、阿奇黴素、頭孢羥氨苄等頭孢類藥,

Advertisiment
需要醫生開處方才能使用。 不正確地使用抗菌藥, 可能導致耐藥及腸道菌群紊亂。

阿司匹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 使用阿司匹林退熱可能發生瑞氏綜合征(一種死亡率高的嚴重藥物不良反應)。

激素類藥物:如地塞米松、強的松等, 退熱作用雖快, 但副作用也大, 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成人用抗感冒藥:兒童肝腎功能發育不全, 解毒及排泄功能弱。 成人使用安全的藥, 兒童不一定安全, 可能會產生嚴重不良反應, 如尼美舒利, 不良反應發生率高, 12歲以下禁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