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有男女之分, 我們理所當然的認為男孩兒應該做男孩應該做的事情, 穿適合男孩的的衣服, 女孩應該做女孩兒該做的事情, 穿適合女孩的衣服, 但是孩子關於男女的認知是怎樣的呢?他們的內心活動是怎樣的呢?
1.性別≠陽剛
你可能會很奇怪的發現性別和陽剛不是同一種意義。 性別是由性染色體、激素等決定的, 而陽剛則是一個人的內心感受。 陽剛的決定因素不僅僅取決於生物學, 還有很多的影響因數, 包括社會對陽剛的認知、家庭、父母甚至是宗教信仰等等。
但是大多數的情況下, 不管我們是否認為自己是男性還是女性,
Advertisiment
2.角色模型
在早期, 孩子們對周圍的男性和女性是密切關注的, 他們通過觀察來建立自己的期望。 但是孩子們會選擇性的吸收大人們的習慣。 紐約大學心理學教授給我們指出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小男孩兒的媽媽喝咖啡而爸爸喝茶, 令教授吃驚的是, 當男孩看到有男 士喝咖啡時, 他才知道這其中的規則。 我們可以得到哪些啟發呢?記住孩子在注意發生在周圍的事情, 如果你想要讓孩子知道, 男士可以做家務, 女士也可以修理東西, 那麼就用實際行動來告訴他。
Advertisiment
3.衣著
到孩子們開始讀學前班的時候, 他們才知道, 衣服有男孩兒和女孩兒之分, 他們可能不願意去跨越這條線。 在學前班期間, 孩子們關於女孩兒和男孩兒的行為是有很保守的觀點的。 這是因為他們已經被確認為某種性別, 以一種別人認為是正常的行為方式 和大家相處是很重要的。 一旦孩子們到了5歲或是6歲, 他們就會慢慢的放鬆自己之前的保守觀點, 意識到性別與要做的事情是沒有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