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過分依戀父母的無好處

一些兒童對父母非常依賴, 只要一離開父母, 就會哭鬧不已。 這是孩子對父母太過依戀, 產生了分離性焦慮症。
什麼是兒童分離性焦慮症
兒童分離性焦慮症, 指兒童與其依戀物件(依戀物件通常是關係密切的撫養人, 如父母等)分離時產生的過度焦慮情緒。 兒童分離焦慮症的患病率為1.24%~4.9%, 75%的患兒伴有學校恐懼症狀。
本症一般表現為
過分擔心父母等依戀物件可能會遇到傷害;過分擔心自己會走失、被綁架、住院, 擔心與依戀對象離別;因不願意離開依戀物件而拒絕上學;害怕獨處, 或沒有依戀物件陪同絕不外出,
Advertisiment
拒絕上床就寢;反復做噩夢, 內容與離別有關, 以致夜間多次驚醒;與依戀物件分離前, 分離時或分離後出現過度的情緒反應, 如煩躁不安、哭喊、發脾氣、悲傷、淡漠或退縮;與依戀物件分離時出現頭痛、噁心、嘔吐等軀體症狀, 但無相應的軀體疾病。

孩子過度依戀父母無好處
兩類行為與焦慮情緒有關, 即依戀與逃避, 與依戀物件分離是引起分離性焦慮的直接原因。
逃避是患兒面對陌生環境時所產生的情緒反應。
患兒在家往往受到溺愛, 心理素質存在缺陷, 依賴、任性、懶惰、過分內向、害羞、膽小, 獨立生活能力差, 對逆境的承受能力較差。 研究發現, 慢性或重大精神刺激可以使人的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和內分泌系統調節失衡,
Advertisiment
出現病理性情緒反應。
對於兒童分離焦慮症, 首先應向患兒的依戀物件瞭解患兒的飲食起居及生活習慣、性格、慣用詞彙及表達需要和要求的特殊方式, 儘快説明患兒適應新環境。 對嬰兒應以非語言交流為主, 如摟抱、撫摸等, 以語言交流為輔, 如逗引等。 同時, 要設法轉移患兒的注意力, 給患兒喜歡的玩具, 講故事, 做遊戲等。 並讓患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如穿衣、洗臉等, 以鍛煉其獨立生活的能力。
對於年齡稍大的患兒, 可進行心理教育, 講道理, 告訴孩子應該如何面對新環境。
在治療過程中, 一些小的獎勵有利於鞏固患兒的良好行為。 比如, 對於不哭的孩子, 可以獎勵大紅花, 對於哭鬧厲害的孩子, 可以在前一天晚上告訴他,
Advertisiment
明天有漂亮的禮物, 但是只發給不哭的孩子, 以此來誘導孩子建立良好的行為。
小編總結:孩子對父母太過依戀, 當他們與父母要不可避免的分開時, 他們會出現煩躁不安、哭喊、發脾氣、悲傷、淡漠或退縮的反應。 當孩子與依戀的物件分離時會直接引發孩子的焦慮情緒。 所以, 為了孩子能夠堅強獨立成長, 父母們不應該對孩子保護的太好以至於他們過度依戀自己。
(實習編輯:Alan)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