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選朋友一定“擇勝擇優”嗎?

塑造孩子良好的個性與社會交往能力, 在幼兒期“選擇朋友”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孩子的世界很簡單也很純粹, 他們選擇朋友的原因、對待朋友感情的深淺與家長的期待有的時候並不吻合, 甚至是完全不同的。 這個時候, 為人父母, 我們會怎麼做呢?

家長們為孩子甄別小夥伴都是擇勝擇優, 希望小朋友之間好的行為與習慣能夠相互促進, 這是家長們共同的期望, 然而生活中我們既不能主觀判斷的孩子的“好壞優劣”, 也不能將所有我們眼中的“壞孩子”嚴格地區分在警戒線以外, 不讓自己的孩子與他們接觸。

Advertisiment
成長中, 可變的因素很多, 今天的“壞孩子”不會永遠“壞”下去, 好孩子也有可能誤上“岐途”, 所以小夥伴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家長的及時引導更顯關鍵。

木木是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 雖然只有三歲, 但個子長的很高, 小身板壯壯的, 像個小小男子漢。 木木有些任性, 缺乏獨立性, 在家裡一直是老人帶著, 分離焦慮的現象比較明顯, 因此還沒有上幼稚園。 媽媽給他報了思維訓練的課程, 希望在智力開發的同時, 通過小班授課的形式與老師的耐心引導能夠讓他逐漸適應群體生活, 然後再送入幼稚園。

萍萍是個漂亮的小姑娘, 還不到三歲, 非常的獨立、自主, 第一天上幼稚園都沒有哭, 還常常像個大姐姐一樣安慰班裡的小朋友。

Advertisiment

個性完全不同的木木和萍萍在思維學校被排在了一個班級裡, 他們每週會見一次面, 一起上兩節思維課。 木木不能離開奶奶, 所以奶奶便坐在木木身後陪著他上課, 原本經過適應期, 木木在老師和小朋友的幫助下是可以離開親人獨立上課的, 但是第一次嘗試就以失敗告終了。 因為奶奶剛剛離開教室, 木木就變得很不安, 又哭又鬧, 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安慰他, 還特意安排萍萍和木木一起完成訓練目標。

木木在小夥伴的幫助下, 剛剛平復了情緒。 走廊上的一陣吵鬧聲, 又分散了他的注意, 原來木木媽媽和萍萍媽媽吵了起來。

萍萍媽媽在走廊上的監視器裡看到木木一直在哭鬧, 自己的女兒還和他分在一組,

Advertisiment
認為女兒的學習受到了干擾, 而木木媽媽和奶奶還站在教室門口向裡張望, 便忍不住就上前阻止了, 認為木木是這個班級的“落後生”, 影響了全班小朋友的學習和訓練效果。 木木媽媽則認為這是一個必要的過程沒必要太過緊張, 萍萍媽媽太過“借題發揮”, 於是兩人就吵了起來。

很多家長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去幫助在某一方面暫時“落後”的孩子, 覺得這樣不僅影響自己孩子學習的效果, 還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 殊不知幫助他人對自己而言更是一種進步。 不僅對孩子的情緒情感、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有促進作用, 從學知識增強能力的角度而言, 能夠在這種看似“有干擾”的情況下, 獨立地堅持自己的任務, 本身就是一種成長。

Advertisiment

“兩耳不聞窗外事”固然可以一心唯讀“聖賢書”, 但如果能鬧市中還可以做到不受干擾靜心專注更為可貴。

其實,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能速成的過程, 對家長來說耐心和關愛其實很重要, 而這種耐心和關愛不僅限於對自己的孩子, 對待他們的朋友也同樣如此。

這是在網上流傳的一個來自越戰歸來的士兵的故事。

戰爭結束以後, 他打電話給他的父母, 告訴他們:“爸爸媽媽, 我回來了, 可是我有個不情之請。 我想帶一個朋友同我一起回家。 ”

“好啊!”他們熱情地回應著:“我們很高興見到你的朋友。 ”

兒子又繼續下去:“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訴你們, 他在越戰裡受了重傷, 少了一條胳臂和一隻腳, 他現在走投無路, 我想請他回來和我們一起生活。

Advertisiment

母親聽到以後, 沒有說話。

短暫的沉默之後, 兒子在電話裡聽到父親這樣說:“兒子, 我很遺撼, 我們可以幫他找個安身之處。 但是像他這樣的殘疾人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負擔。 我們還有自己的生活要過, 不能讓他就這樣破壞了。 我建議你先回家然後忘了他, 他會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的。 ”

聽到父親這樣說, 在長久的沉默之後, 兒子沒有任何言語就掛斷了電話。

此後, 他的父母再也沒有他的消息了。

後來, 這對父母接到了來自三藩市警局的電話, 告訴他們親愛的兒子已經墜樓身亡了, 是自殺。

他們傷心欲絕地飛往三藩市, 在警方帶領之下看到兒子的遺體。

這時他們發現, 他們的兒子只有一條胳臂和一條腿。

故事的結局實在有些殘酷,故事中的父母就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喜愛外表得體、談吐風趣、優點突出的人很容易,但是要喜歡那些可能造成我們不便和不快的人卻太難了。我們總是希望孩子在交友時遠離那些不如我們健康、美麗、聰明、優秀的人。

對待孩子朋友的缺點與不足,首先請把這些不足當成是自己孩子的,這樣也許我們就能坦然面對了。像幫助自己的孩子一樣幫助其他孩子,實施者是小朋友,引導者是父母。這樣不僅能讓自己的孩子擁有更多的小夥伴,還能夠讓他們一起健康快樂成長,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懂得什麼是好的,良性的,如何與小朋友一道揚長避短,共同進步。

故事的結局實在有些殘酷,故事中的父母就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喜愛外表得體、談吐風趣、優點突出的人很容易,但是要喜歡那些可能造成我們不便和不快的人卻太難了。我們總是希望孩子在交友時遠離那些不如我們健康、美麗、聰明、優秀的人。

對待孩子朋友的缺點與不足,首先請把這些不足當成是自己孩子的,這樣也許我們就能坦然面對了。像幫助自己的孩子一樣幫助其他孩子,實施者是小朋友,引導者是父母。這樣不僅能讓自己的孩子擁有更多的小夥伴,還能夠讓他們一起健康快樂成長,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懂得什麼是好的,良性的,如何與小朋友一道揚長避短,共同進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