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預測身高, 先要重視遺傳因素
在孩子的生長發育中遺傳因素占60%-70%
一個孩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 首先最主要的就是遺傳。 遺傳決定了他將來生長的可能性。 因此, 父母的給孩子的先天遺傳因素是決定性的因素, 在他未來的生長發育中遺傳的因素占60%-70%, 另外30%-40%是後天環境的作用, 比如營養、社會環境、個人的生活環境、學習、心理狀況等。 這些後天因素決定了孩子的生長發育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的遺傳結果。
“長到幾歲, 長到多高”也跟遺傳有關
一般來說, 是從生活年齡、生物年齡和心理年齡這三方面的關係去評價和檢測孩子的生長發育。
Advertisiment
因此, 孩子是早長還是晚長?長到幾歲?長到多高?這些都是由遺傳基因, 即父母的生長發育過程決定的。
如何科學預測身高, 骨齡測量做標準
骨齡, 伴隨孩子生長發育全過程
孩子的生長發育最終能夠達到什麼程度, 是由生物年齡決定的。 而在生物年齡中, 骨齡能夠終生監測, 並且骨齡的變化受環境因素影響相對較少, 因而用骨齡作為生長發育評價的標準比較準確。
Advertisiment
早長還是晚長, 需要骨齡做參照
根據骨齡來看孩子的生長發育程度, 可以確保在同一發育水準下去做評價。 比如一群孩子都是4歲, 在生長發育客觀的環境當中, 有的孩子早發育, 有的孩子長得晚。 如果在評價過程當中, 不分發育的早晚, 而只看某項指標的絕對值的高低, 就會產生評價偏差。 這是因為, 早長的孩子, 其後期身高增長的時間相對會短, 而晚發育的孩子相對就會長。
所以, 早長的不一定長得高, 晚長的不一定長得矮。 因此, 為了準確評價個體的發育程度,
Advertisiment
統計發育類型 找尋生長軌跡
大多數家長真正關心的是孩子未來最終能夠長多高, 然而預測身高本身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 它需要瞭解孩子的遺傳因素, 需要大量的資料來統計孩子的生長發育類型, 最終通過資料分析找到孩子的生長軌跡。
這需要在評價的過程中測量孩子的骨齡, 評估孩子的骨齡發育程度, 比較骨齡和生活年齡之間的差值, 借此來判斷孩子屬於什麼樣的發育類型。 比如, 正常發育是指骨齡和生活年齡在正負1歲之間。 這樣的孩子能夠占到總人群的70%左右。 骨齡大於生活年齡1歲以上, 那麼我們稱為早發育。 骨齡小於生活年齡1歲以下的稱為晚發育。
Advertisiment
身高的生長發育類型, 不是簡單劃分為早長和晚長兩種。 早長的孩子也分很多種, 有的孩子是前期早長, 有的孩子身高基礎就高, 有的孩子開始身高基礎低, 但一直在快速地往前追。
100個孩子會有100種生長曲線。 記錄下孩子的生長曲線之後, 需要再根據孩子的發育情況把這些曲線擬合, 找出來它的規律。 找到孩子的生長發育類型, 有助於科學預測並干預孩子的身高。 因為孩子的生長發育不是等速的, 是波浪式的生長。 所以, 需要找出不同發育情況的孩子的身高突增時間, 為積極干預做好準備。
如果確定了孩子的發育程度, 根據孩子的遺傳曲線和孩子的發育類型, 然後就可以按資料勾勒出孩子未來的生長發育曲線圖,
Advertisiment
關注牙齡, 檢測出牙期寶寶生長發育的風向標
孩子一生有兩次長牙的經歷, 檢測孩子的長牙情況, 也是判斷孩子生長發育的另外一個風向標。
寶寶的第一顆乳牙什麼時候出現?第二顆、第三顆, 一直到全部20顆乳牙什麼時候出齊?在出牙的過程中, 有的孩子早, 有的孩子晚。 有心的家長不妨做個記錄, 寶寶出牙的情況, 也側面反映了寶寶出牙期的生長發育狀況, 跟這段時間身高的增長是一致的。
一般來說, 早萌牙的孩子, 發育會早。另外,換牙的時間、年齡也很重要,也可以作為此階段寶寶生長發育的參照資料。
發育會早。另外,換牙的時間、年齡也很重要,也可以作為此階段寶寶生長發育的參照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