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和患病合稱為長病。 孩子長病, 最痛苦的往往不是孩子, 而是孩子的親屬。 患兒親屬的痛苦, 可表現為焦慮、恐懼、無助、偏執、任性、過激行為等等。
其實孩子長一次病就長一次抵抗力, 長一次病就長一次心眼, 長一次病就長一次身體。 有一次病也不生就長大了的人嗎?看病易鬱悶, 看長則開心!長與病一起看就歸於平靜。 患兒親屬對孩子長病的反應採取理解與同情的態度, 給予適當的安慰與幫助;長病有一個過程, 時不可違, 患兒親屬要耐心地等待;孩子因病而出現一些退縮行為的康復由孩子來完成,
Advertisiment
人的生命過程, 可分為健康、亞健康、疾病三種狀態。 生命的和諧狀態就是健康。 健康的標準因年齡、性別、民族等等而異。 診斷不應僅僅是找疾病, 還得找人體自身抗病能力的積極因素。 健康要維護, 亞健康要調理, 疾病則防重於治。
有些疾病可自愈, 有些疾病可治癒, 有的疾病醫學不能治癒。 關鍵在於分清治與不治, 可治與不可治, 能治與不能治。
疾病可自愈, 如嬰幼兒急疹, 就要充分發揮人體自身的抗病能力, 靠自身的抗病能力恢復健康, 這是最基本的方法!
疾病可治癒, 則適時恰當地治療和護理可以扶助正氣, 補偏救弊。 三分治七分養, 可起到醫藥技術所達不到的治療效果。
疾病如果醫學不能治癒,
Advertisiment
醫乃仁術, 醫術有限, 仁愛無邊。 中醫學追求的是執中致和, 勿太過、勿不及, 目的是實現生態和諧――― 人體自身精、氣、神、形的和諧, 人與社會的和諧, 人與自然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