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我兒子在讀高一, 上高中後, 他和同學關係一直不太好, 常有全班同學針對他一個人的感覺。 前些天中午, 我去學校看他, 見他一個人在教室生悶氣, 一問才知道, 上午有同學當同學和老師的面叫他綽號, 全班哄堂大笑。 在這之前, 也有男同學針對他。 有一次課間, 他上廁所回來, 有同學對他做鬼臉:“臭死了, 臭死了!”他覺得很窘迫。
兒子數次向老師求助, 但沒有什麼效果。 我也找過兒子的同學, 和同學說希望不要叫孩子綽號, 那同學卻說兒子也經常叫他們綽號。 兒子來自農村, 性格內向, 如今同學的惡作劇越來越升級,
Advertisiment
崔清華:王女士的困惑是許多家長曾經遇到或正在面臨的難題, 就是孩子如何適應新的學習環境。 對於王女士來講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 要瞭解事件的全貌。 現在王女士看到兒子鬱悶, 聽著兒子敘述, 站在兒子的角度看問題, 難以給兒子提出建設性建議。 所以要王女士從兒子的角度抽離出來, 瞭解一下在學校裡兒子發生了什麼事, 什麼起因, 什麼過程, 什麼結果。
第二, 不要代兒子處理同學關係問題, 越俎代庖的結果是兒子不能獲得能力上的成長, 被人譏笑, 更加退縮。 你的兒子已是高中生, 有一定的與人相處的經驗,
Advertisiment
第三, 啟發兒子反省自己的行為模式, 你的什麼行為回應和強化了同學的玩笑和調侃行為?從媽媽的敘述中以可看出, 兒子是一逗就急的樣子, 而這正是惡作劇的同學想要的結果, 是兒子對惡作劇的反應強化了惡作劇的行為。 如果逗了沒有人理, 幾次惡作劇後, 就不會再繼續了。
第四, 是什麼讓兒子對惡作劇有如此嚴重的反應?深層的原因來源於兒子內心的信念系統。 如果經常有被欺負的感覺,
Advertisiment
第五, 如何解決兒子人際交往中的自卑心理, 重要的是讓他在人際交往中獲得成就感。 比如前面說的幫助孩子調整看事情的角度, 選擇更合適的應對方法, 讓他在人際關係中獲得平等自如的感覺。 有一個也是高一的小女孩就和我說過這樣的話:“有綽號好啊, 同學們會記得我比別人更深些, 還有人在班上叫我小胖子呢, 我就沖他們擠擠眼, 看我可愛吧。 ”如果認知角度轉了方向, 會有許多新的應對方式可以選擇。 因為孩子的周圍本就有許多不同的行為方式可供參考, 只是他的心被壞的情緒佔據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女兒和同學打架了
李女士:我女兒小宇上三年級。 前段時間學校老師告訴我說我女兒在學校跟同學發生矛盾了, 要我去學校一趟。 事情是這樣的, 前幾天上午下課後, 女兒叫同學出去玩。 當時同學正在寫作業, 女兒碰了一下同學的胳膊, 結果本子上一下子被劃了黑黑的一長道。 同學當時很生氣, 要女兒賠她的本子, 但女兒覺得自己不是故意的, 同學還不依不饒的。 就這樣, 兩人開始推打起來。 老師進來時, 女兒正舉著凳子。
把女兒領回家後, 一進家門, 我就罵了她一通。 女兒用不吃飯來威脅我!
崔清華:首先媽媽要知道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媽媽處理小宇問題的方式是無效的。 小宇在學校被老師批評後自己很氣,
Advertisiment
其次是媽媽責備小宇的同時卻沒有提出建設性意見來。 就像做選擇題, 小宇的狀況是一道選擇題, 只有錯的選項, 沒有對的選項給她。 發生問題後, 媽媽及時地教會小宇正確有效的行為方式, 才能讓小宇從問題中有所領悟, 得到成長。
第三, 小宇處理情緒的方式是從父母那裡學來的。 媽媽自己處理情緒方式對小宇的成長很重要, 要想小宇能夠健康成長, 媽媽不斷修正自己的行為方式、不斷地學習成長是很重要的。 因為,身教重於言教。
因為,身教重於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