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理解孩子們間的遊戲
1.孩子之間的“挑釁”是為了吸引小夥伴
我們不論是生活中, 還是在親子節目中, 有時總能看到孩子喜歡“挑釁”對方。 例如, 有些孩子喜歡搶走小夥伴手中的玩具, 隨之而來的就是一通追逐打鬧。 在大人的世界中, 我們可能會認為這個孩子喜歡挑釁、喜歡欠招兒。 真的是如此嗎?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 很多喜歡“挑釁”小朋友的孩子, 最後都會在一起快樂的玩耍起來。 這樣的挑逗方式是兒童之間非常常見的社交行為, 一個會挑逗他人的孩子, 說明他的智力發育有了飛速的成長,
Advertisiment
2.小孩子也會“不打不成交”
兒童交往當中, 大約10%的遊戲行為是兩個或者多個孩子糾結在一起, 身體衝撞, 扭打摔跤。 在這種遊戲當中, 孩子們體驗著自己的力量, 發現著自身的強度和限度, 增強著自信心。 並且呢, 還排出老大、老二的順序, 還會根據夥伴的力量逐步調整。
Advertisiment
3.理解孩子們的“戰爭”
我們可能都遇到過, 兩個玩的火熱的小朋友, 突然因為一些原因, 你推我攘, 然後一個孩子倒地大哭起來。 隨後而來的, 就是家長的互相指責。 有些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當中, 由於過早地引入了爭鬥、輸贏、吃虧等等概念, 讓孩子參加各種競技比賽, 敦促孩子取得名次和證書;把孩子跟同齡、同班小朋友相比較, 強調孩子必須各方面都得第一;干涉孩子的社交活動, 容不得孩子“吃虧”, 並且教導孩子必須時時處處占上風, 不然就批評指責孩子太笨、太窩囊。
Advertisiment
孩子間的爭執 家長要不要干預?
當孩子之間有了爭執時, 爸爸媽媽不要忙於介入, 先學會觀察、聆聽, 如果介入過早, 一來孩子會依賴于家長或老師處理問題, 久而久之養成惰性, 反而不會處世之道, 二來未必有助於孩子之間矛盾的解決。 當然, 這裡的等待介入是基於孩子之間矛盾不激化的情形, 如果孩子的爭執中出現攻擊性行為, 那麼一定要及時介入, 給予制止和教育。
教育最大的成功在於尊重孩子。 只有尊重孩子, 他才願意和你溝通。 別以為孩子們還小, 他們也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