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閱讀的關鍵期,先弄清這三個問題

很多時候, 你以為孩子不能閱讀, 可是卻默默地錯過了關鍵的閱讀啟蒙期。 你總以為孩子愛閱讀, 其實孩子心裡卻厭惡讀書。 為什麼有的孩子看上去一直在努力閱讀, 可是沒有一點效果?孩子是不是真的在讀呢?

有的孩子為了應付父母下達的閱讀任務而做一個樣子。

有的孩子是為了用閱讀做一個幌子來騙父母, 實際上書後面擺在其他東西, 或者腦子裡全部想著和閱讀無關的東西。

我最受不得孩子在閱讀這件事上裝腔作勢。

哪怕不讀, 也不能養成這樣的習慣。

為什麼孩子會這樣呢?

那是因為他在閱讀中,

Advertisiment
嘗到的全是苦。

有些問題, 父母沒有弄清楚, 就無從下手。

猶太人都很愛讀書。 在每個猶太家庭中, 小孩稍微懂事, 母親就會翻開《聖經》, 滴一點蜂蜜在上面, 然後叫小孩子去吻《聖經》上的蜂蜜。 讓孩子從小就感到書是甜的。 父母還不斷地為孩子講上面的故事, 從就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 讓孩子從小體驗到看書和吃飯一樣的重要。

當然, 我們沒有這樣去做, 但是也應該讓孩子從小感覺到書的甜的, 能讓人快樂。

我從兒子幾個月的時候開始就給他準備了顏色豐富, 好玩的圖書, 比如洞洞書, 卡片書、翻翻書、洗澡書, 其實這些都不是我們理解的那種圖書。

但這些跟玩具一樣有趣還好玩的東西抓握在孩子的書裡, 然後他笑著,

Advertisiment
你也笑著告訴他, 這是“書”。 孩子會不斷地聽到父母說這是書。 看到書是開心的, 是甜蜜蜜的。

這樣, 就在孩子的世界裡播下一顆閱讀的種子。 我們就靜待它發芽。

等孩子大了一點, 比如一歲多, 他會咿呀學語。

這個時候就可以給他讀讀書上的故事, 讓他看圖畫。

當然他只會看圖畫, 對文字是不會理會的, 他們看到的也只是一隻只黑色的小螞蟻密密麻麻。 他們對顏色形狀更感興趣。

可不要強調一個孩子去認知, 帶著這樣的目的, 大部分的父母就放棄了早期的閱讀啟蒙。

因為帶著帶著目的的話, 就會不斷地被這個目的糾纏, 發現孩子根本就不配合, 也看不懂, 於是覺得這樣的閱讀是沒有意義的。

有一位媽媽留言說“家裡有一個10個月大的男寶,

Advertisiment
現在寶寶越來越大, 意識也越來越強, 我很想從小培養他閱讀的習慣, 也看到身邊的朋友有的從很小就開始給寶寶看圖像書, 可是太小了我覺得他的接受能力還有限, 目前更多的是陪他玩耍, 教他認識一些常識性的東西, 目前比較疑惑的是寶寶在多大時候適合陪他一起看書?“

其實媽媽想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是好的。 但是要一個10個月大的孩子養成閱讀習慣, 肯定是不現實的。

因為大多數的人一輩子都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

小寶寶的接受能力就是通過各種感官去認知世界, 他們需要很多的刺激, 包括媽媽說的話, 他看到的和摸到的。

這個時候當然不要奢望孩子能聽懂一本故事書。

Advertisiment
但是閱讀卻可以開始了, 這個時候可以讓孩子和書本玩耍, 認識這個夥伴。

如果孩子真的喜歡了書, 那到了2歲後會對書本繼續保持濃厚的興趣, 到了3歲會開始形成閱讀的習慣。

所以, 閱讀越早越好。

讓孩子覺得讀書是甜的, 感受快樂。

因為孩子在剛來世界的時候, 接觸的東西是美好的, 就會有美好的感覺。

他嘗到了書本的甜, 就會愛上這種味道。

任何時候, 千萬不要強迫孩子去閱讀。

不管如何, 都不要強迫孩子去閱讀, 因為你不急於達成什麼目的, 反而可以很有把握和十分迅速地達到那個目的。

但是我們你越強迫孩子去做一件他不喜歡的事, 那就會讓孩子覺得這是一種折磨。

那就不僅僅讓孩子不愛閱讀, 反而讓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

Advertisiment

很多父母一談到孩子的學習就頭大。

如果要孩子去玩, 能玩出上百個名堂, 但是一說起學習就皺眉頭。

但是一想到隔壁鄰居家的孩子讀了不少書, 於是著急的父母開始動用一切辦法, 想讓孩子也去讀。

一旦帶著目的去強迫孩子做一件事, 往往是難以有效果的。

因為孩子天性裡有一種反抗因數, 他們依仗這個來感知自己的存在, 而不是父母的附庸。

如果沒有激發孩子內心的學習欲望, 那麼孩子是不可能真正去愛上學習, 愛上閱讀的。

關於學習欲望的激發, 我有一些小小的心得。

就拿兒子識字來說。 如果你強調讓他學幾個字, 他肯定不樂意。

問我“爸爸, 我為什麼要學呀?”

這個時候就是孩子在思考了, 識字有什麼用呢?

“識字可以讓你自己能夠看懂那些好看的書,就不要總是要爸爸媽媽來講故事,因為我們忙的時候就沒有時間給你講那些精彩的書啦!”

“哦!那你認識的字多嗎?”

我拿來厚厚的漢語詞典,擺在他面前,跟他說:

“這裡面的字爸爸都認識,你能認識多少個?”

“這麼厲害啊!我也要跟爸爸一樣厲害。”

“那你要加油啦!”

“好,我要認識很多字,讀很多書,超過你。”

“好呀,那我們開始今天的學習吧。”

這個時候孩子是不會再抗拒的。

過了幾天,我神秘地告訴他: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恐龍星球的大恐龍給你寫了一封信,我就按照他說的話,給你寫了下來,你看看這封恐龍的來信。”

“好呀!”小傢伙充滿了好奇。

我把信給他,可是他只能認識一半的字。

我建議他找媽媽幫忙。然後我偷偷跟他媽媽說不要一次性告訴他。

這樣他是急得直撓頭。非常想讀出來。

“如果你能自己讀出來就好了。”

“爸爸,你給我讀吧”

“好,這次我幫你一次。”

然後我給他讀了一遍。

他自己一個字一個字地又重複了幾遍。

還說要給恐龍回信,說他願意去赴約吃大餐。

還告訴他見到的每一個人,恐龍給他寫了一封信。

通過一些這樣的小方法,孩子就會自己愛上學習。

因為他會覺得學習能讓自己應付一些事情,能夠幫上忙。

能夠滿足孩子對於卓越感的追求。

閱讀也是如此,不要強迫孩子去讀。

我們應該讓孩子跟著故事中主人公的命運起伏而心情激蕩。也可以讓孩子去圖畫中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那些搞笑的,有趣的故事情節或者圖畫似乎更能打動孩子們的心。

不要板著臉給孩子講故事,也不要總是讓孩子一本正經地坐著讀一本故事。

我們可以一邊表演一邊講故事,只要孩子喜歡,就儘管去樂。

當然,對於大孩子而言,他們更喜歡自己做主去讀一些書。

那就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將選書權交還給孩子,不過這不是意味著不問不管。

平常可以一起讀讀孩子的書,跟孩子討論,像好朋友一樣討論書本的情節和人物的命運。

還可以給孩子一些閱讀的建議,推薦一些圖書給他。

這樣的話,遠比你買一堆孩子自己不認同的書要好。

我們突然發現,精讀已經成為一種稀缺的東西。

有媽媽留言說“兒子七歲半,上二年級, 挺喜歡讀書,目前閱讀量在同齡孩子中我認為是比較大的,但是他讀書特別快,我感覺他只是讀,好像讀過之後沒有思考過,但是過了很久拿他讀過的書問他,他也能說出說大概內容,我不知道這種讀的太快的情況好不好,要不要引導他精讀,孩子現在的年齡正確的閱讀應該是什麼樣的?”

這個問題是很多父母關心的。

其實,泛讀和精讀沒有矛盾。

就好比我們吃飯,會吃細細咀嚼的肉食,也會吃味道鮮美的湯,還會偶爾吃一頓炸雞或者喝一杯可樂。

特別是孩子們對這個世界是充滿了好奇的。

如今的世界都是快節奏的,“速食文化”開始成為一種流行。

對於為生活打拼的大人來說,利用一切碎片時間進行閱讀是無奈之舉。

因為一個愛書的人也不可能在辦公室捧著一本書讀的。

我以前上班時就幹過這事,結果老闆跟我說,下次可以請假在家裡讀。

可是孩子是不能被速食文化去侵佔的。

就好像那些垃圾速食一樣,吃一頓沒事,如果孩子只吃這個,那這個孩子肯定不會健康成長。

閱讀也是這樣。

孩子閱讀的範圍要廣泛,最主要的要有一些深刻地東西。

比如讀點經典。

過於追求閱讀的通俗化,也會使孩子在智力和情感上永遠停留在“低齡”水準上。提倡閱讀“經典名著”,就是引導孩子走近大師,和思想和文學的巨人進行精神對話與交流,這就使孩子從生命發展的起點上,佔據了一個精神的高地。

登高而遠望,視野和境界都大不一樣,這對孩子一生的發展,所產生的深遠影響,是怎麼估計都不會過分的。

其實,孩子精讀的訓練,關鍵就在於讀的東西。

假如讀著那些本身就非常空洞的校園小說或者網路小說,永遠是那個套路,作者寫書都是一年寫好幾十本。像批量生產一樣,這樣的作品肯定沒有精讀的意義。

當孩子的閱讀昇華之後,讀到深刻的文學作品,不精讀還真無法理解。

而當孩子真的有了感觸之後,就會思考,就會去品味,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記得我當年讀書,讀書的筆記做了很多,摘抄一些自己特別有感觸的句子。有很多都成為在生活中鼓勵自己的力量,或者在生命的某一個時刻陪伴自己。

閱讀就是有這樣的力量。

讓孩子擁有一種思考的能力。

我們的孩子都應該擁有這個好朋友

“識字可以讓你自己能夠看懂那些好看的書,就不要總是要爸爸媽媽來講故事,因為我們忙的時候就沒有時間給你講那些精彩的書啦!”

“哦!那你認識的字多嗎?”

我拿來厚厚的漢語詞典,擺在他面前,跟他說:

“這裡面的字爸爸都認識,你能認識多少個?”

“這麼厲害啊!我也要跟爸爸一樣厲害。”

“那你要加油啦!”

“好,我要認識很多字,讀很多書,超過你。”

“好呀,那我們開始今天的學習吧。”

這個時候孩子是不會再抗拒的。

過了幾天,我神秘地告訴他: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恐龍星球的大恐龍給你寫了一封信,我就按照他說的話,給你寫了下來,你看看這封恐龍的來信。”

“好呀!”小傢伙充滿了好奇。

我把信給他,可是他只能認識一半的字。

我建議他找媽媽幫忙。然後我偷偷跟他媽媽說不要一次性告訴他。

這樣他是急得直撓頭。非常想讀出來。

“如果你能自己讀出來就好了。”

“爸爸,你給我讀吧”

“好,這次我幫你一次。”

然後我給他讀了一遍。

他自己一個字一個字地又重複了幾遍。

還說要給恐龍回信,說他願意去赴約吃大餐。

還告訴他見到的每一個人,恐龍給他寫了一封信。

通過一些這樣的小方法,孩子就會自己愛上學習。

因為他會覺得學習能讓自己應付一些事情,能夠幫上忙。

能夠滿足孩子對於卓越感的追求。

閱讀也是如此,不要強迫孩子去讀。

我們應該讓孩子跟著故事中主人公的命運起伏而心情激蕩。也可以讓孩子去圖畫中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那些搞笑的,有趣的故事情節或者圖畫似乎更能打動孩子們的心。

不要板著臉給孩子講故事,也不要總是讓孩子一本正經地坐著讀一本故事。

我們可以一邊表演一邊講故事,只要孩子喜歡,就儘管去樂。

當然,對於大孩子而言,他們更喜歡自己做主去讀一些書。

那就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將選書權交還給孩子,不過這不是意味著不問不管。

平常可以一起讀讀孩子的書,跟孩子討論,像好朋友一樣討論書本的情節和人物的命運。

還可以給孩子一些閱讀的建議,推薦一些圖書給他。

這樣的話,遠比你買一堆孩子自己不認同的書要好。

我們突然發現,精讀已經成為一種稀缺的東西。

有媽媽留言說“兒子七歲半,上二年級, 挺喜歡讀書,目前閱讀量在同齡孩子中我認為是比較大的,但是他讀書特別快,我感覺他只是讀,好像讀過之後沒有思考過,但是過了很久拿他讀過的書問他,他也能說出說大概內容,我不知道這種讀的太快的情況好不好,要不要引導他精讀,孩子現在的年齡正確的閱讀應該是什麼樣的?”

這個問題是很多父母關心的。

其實,泛讀和精讀沒有矛盾。

就好比我們吃飯,會吃細細咀嚼的肉食,也會吃味道鮮美的湯,還會偶爾吃一頓炸雞或者喝一杯可樂。

特別是孩子們對這個世界是充滿了好奇的。

如今的世界都是快節奏的,“速食文化”開始成為一種流行。

對於為生活打拼的大人來說,利用一切碎片時間進行閱讀是無奈之舉。

因為一個愛書的人也不可能在辦公室捧著一本書讀的。

我以前上班時就幹過這事,結果老闆跟我說,下次可以請假在家裡讀。

可是孩子是不能被速食文化去侵佔的。

就好像那些垃圾速食一樣,吃一頓沒事,如果孩子只吃這個,那這個孩子肯定不會健康成長。

閱讀也是這樣。

孩子閱讀的範圍要廣泛,最主要的要有一些深刻地東西。

比如讀點經典。

過於追求閱讀的通俗化,也會使孩子在智力和情感上永遠停留在“低齡”水準上。提倡閱讀“經典名著”,就是引導孩子走近大師,和思想和文學的巨人進行精神對話與交流,這就使孩子從生命發展的起點上,佔據了一個精神的高地。

登高而遠望,視野和境界都大不一樣,這對孩子一生的發展,所產生的深遠影響,是怎麼估計都不會過分的。

其實,孩子精讀的訓練,關鍵就在於讀的東西。

假如讀著那些本身就非常空洞的校園小說或者網路小說,永遠是那個套路,作者寫書都是一年寫好幾十本。像批量生產一樣,這樣的作品肯定沒有精讀的意義。

當孩子的閱讀昇華之後,讀到深刻的文學作品,不精讀還真無法理解。

而當孩子真的有了感觸之後,就會思考,就會去品味,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記得我當年讀書,讀書的筆記做了很多,摘抄一些自己特別有感觸的句子。有很多都成為在生活中鼓勵自己的力量,或者在生命的某一個時刻陪伴自己。

閱讀就是有這樣的力量。

讓孩子擁有一種思考的能力。

我們的孩子都應該擁有這個好朋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