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闖禍後, 如何在保全孩子自尊心不受傷害的同時, 讓他們認識到自己言語或行為的偏差, 並勇敢承擔犯錯的後果?
闖禍主人公:小立, 男, 4歲半, 某公立幼稚園中班。
熊孩子家長:艾米, 小立媽, 34歲, 職員。
艾米接到了兒子幼稚園老師的電話, 讓她儘量抽空來幼稚園一趟。 兒子小立雖然有些調皮好動, 但讓老師這麼十萬火急地召見家長可還是頭一遭。 艾米在幼稚園裡見到了兒子。 他獨自坐在圖書角, 低著頭一言不發。 原來, 小立在自由活動時看到老師放在教案臺上的手錶, 突發奇想用隨身攜帶的磁鐵把手錶給牢牢吸住了。
Advertisiment
A .火冒三丈, 大聲斥責, 把兒子領回家嚴加懲罰。
B.讓孩子當場向老師承認錯誤。
C.耐心向孩子詢問究竟發生了什麼, 為什麼要這樣做。
讓我們看看艾米是怎樣處理的艾米瞭解了事情經過後, 對小立說:“你把老師的手錶弄壞了, 不管有怎樣的理由都是做了錯事。 我們先好好向老師道個歉, 回去再告訴媽媽你為什麼要這樣做, 好嗎?”兒子勉強向老師道了歉。
征得老師同意後, 艾米提前帶孩子離園。 坐在離幼稚園不遠的公園的樹蔭下,
Advertisiment
“那當老師發現後, 你是什麼感覺呀?害怕了嗎?”
“嗯, 老師凶起來很嚇人。 ”
“所以你就沒有主動向老師承認錯誤, 是嗎?”
“我以為別人不會知道是我做的……我怕受罰。 ”
“媽媽理解你, 其實媽媽像你這麼大的時候也會惹禍犯錯。 不過有的錯誤我們可以避免。 比如你想研究磁鐵的威力, 事先可以問一下老師或媽媽, 我可以這麼做嗎?這麼做的後果會怎樣呢?我們都可以分析給你聽。
Advertisiment
小立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艾米繼續說:“如果我們真的犯了錯, 就應該勇敢承認錯誤, 至少要道歉。 就像今天你把老師的手錶吸壞了, 老師會認為自己不被尊重, 她會很傷心。 我們是不是應該向她說明原因並承認錯誤呢?”小立想了想, 非常認真地點了點頭。
離開公園時, 小立主動提出明天去幼稚園再向老師道歉。
事情並未結束, 艾米還要“善後”。
第二天, 艾米送小立到幼稚園, 再次鄭重地向老師道歉;又找到被小立畫花裙子的小朋友, 認真地向她及家長道歉。 對老師被弄壞的手錶, 艾米提出賠償。 不過老師大度地說已經修好, 不必掛心。 幾天後的週末, 艾米全家去烏鎮度假, 艾米讓兒子跟著鎮上的蠟染師傅,
Advertisiment
Step1.向老師瞭解事情發生緣由, 誠懇、主動地承擔責任, 為孩子做好榜樣。
Step2.儘量不做任何責駡地向孩子瞭解事情過程。 家長在氣頭上不要急於批評孩子, 最好能選擇合適的時間、地點, 心平氣和地與孩子談心, 因為在融洽的氛圍中孩子更易接受批評, 並認真思考改正。
Step3.在瞭解事情前因後果後, 積極啟發孩子如何為錯誤“善後”, 以及今後應該怎麼做。 不要一直對孩子灌輸“這樣做不行”“那樣做不對”, 而是積極正面地告訴孩子(或與其討論)以後再遇到類似問題究竟該怎樣做, 並且給出具體可執行的方案。
Advertisiment
1.“發生什麼事情了?”
如果我們不讓孩子從他的角度說說事情的經過, 很可能冤枉孩子;況且讓孩子有機會說話, 即使真的是他的錯, 他也會因為有機會為自己辯解而比較甘心認錯。
2.“你的感覺如何?”
腦科學研究表明, 當一個人情緒強烈的時候, 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腦部吸收。 所以,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聽得進我們的意見, 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 讓他的情緒有個出口。
3.“現在發生了這樣的事, 你有什麼辦法嗎?”
在這個階段, 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腦力激蕩, 面對已經闖下的禍想各種點子來應對: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儘管讓孩子發揮, 不要急於評論。 耐心聽他說完再和他一起分析哪些方法是可行的, 哪些是不合理或難以解決問題的。
4.“你希望我做什麼?”
一定要誠懇地表達作為父母對孩子的支持,讓他感受到即使犯了錯父母也會一如既往地愛他,而不是令他孤立無援。
5.以後再碰到類似的情形,你會怎麼做呢?”
這是很重要的一問。讓孩子自己總結經驗教訓,找到更好的處理問題或解決矛盾的方法,這才是犯錯的意義和價值。
家長要和老師“統一戰線”孩子被“投訴”後,家長最好能和老師統一立場,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議論甚至詬病老師;即使覺得園方有處理欠妥的地方也最好私下溝通。記住,明智的父母會盡力在孩子面前維護老師形象。孩子犯錯有時正是家長和老師溝通的良好契機:通過和老師交流孩子在幼稚園與家中的情緒及表現,能更好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反面案例ABC,這些做法不可取面對被“投訴”,當眾怒斥孩子或是掩蓋、回避問題,這些方法不僅於事無補,還會讓孩子留下心結甚至樹立起不正確的是非觀念,這可比“闖禍”本身可怕得多!
A回避問題
老師向金金媽媽反映,金金在參加班級活動時不太聽指令,還影響其他小朋友聽課或做遊戲。金金媽媽聽後無所謂地說:“小孩子活潑嘛,總是不太坐得住的。”
錯在哪裡?
金金媽媽就像老母雞護小雞一樣,總覺得孩子還小,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於是對老師提出的意見自動遮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味包容而回避問題,顯然並非明智之舉。對孩子而言,樹立規則意識、培養合作精神、適當進行“逆商”教育同樣不可或缺。
B拒不承認
幼稚園開放日,天天玩著玩著就拆起一把小椅子來。老師發現了被“肢解”的椅子腿,走過來問:“天天,這是你拆的嗎?”天天正要點頭承認,陪在一旁的媽媽卻馬上說:“老師,這不是我們天天干的。我一直在這兒,沒看見他拆呀!別怕,跟老師說不是你幹的!”有媽媽撐腰,天天膽量倍增,立刻昂著頭說:“不是我拆的!”
錯在哪裡?
在孩子面對質疑或批評時,一些家長本能地在第一時間沖上去為孩子“護短”,或乾脆來個“不認帳”。“拆拆毀毀”其實只是小錯誤,大多是孩子好奇心驅使的結果,稍加引導即可;但孩子如因為媽媽的無原則“護短”而養成不承認錯誤、說謊、凡事找藉口等惡習,那才是成長路上的真正危害。
C當眾斥責
接園時,老師輕聲告訴奶奶:“恬恬中午尿床了。”奶奶一聽就扯起嗓子:“這孩子是怎麼了?老師,她以後要是再尿床,中午你就別再讓她睡覺了!”全然不顧周圍還有不少家長和小朋友。
錯在哪裡?
恬恬奶奶確實不像許多家長那樣愛護短,反而是毫不留情地“揭短”,極力向老師表明自己對孩子的教育盡心盡責、高標準嚴要求。殊不知這種不瞭解孩子成長發育特點、不問緣由只會劈頭蓋臉當眾斥責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甚至留下心理陰影。
玩具“反”鬥城特邀陽光國際心理學院執行院長開設“父母星達人”育兒專欄,品格教育專家從心理學角度解析不同年齡段寶寶的生理心理特徵,助您充分理解寶寶的需求,讓育兒變得輕鬆快樂。
孩子為什麼愛說謊3歲的妞妞放學後,手裡拿著一支卡通髮卡。媽媽問髮卡來由,妞妞答:“爸爸買的。”爸爸媽媽都驚訝極了。媽媽急壞了,這麼小,撒謊就這麼成熟,長大可怎麼辦?有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先天就具有欺騙和說謊的能力,包括剛出生的嬰兒。
無意識撒謊
5歲前的孩子,思維和自我意識還沒完全獨立,他們常常分不清理想與現實,喜歡的東西,玩過的玩具,覺得就是自己的了。不要直接指責孩子,不妨與孩子討論下對喜歡但又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該怎麼處理。有意識撒謊指不止一次發生類似的情況。這時,孩子已經知道此行為是不好的,因此要為此行為找到合理化原因。
被動性撒謊
往往由於家長的期望過高,孩子迫于壓力與恐懼,編造了一個理由來應對,這在心理學範疇內是一種應激反應。
家長辨別孩子為什麼撒謊很重要,態度更重要,我們要明確撒謊是“不好的行為”,而非“不好的孩子”。然後,滿足孩子撒謊背後的合理性☆禁☆欲望,將不合理的欲望以轉移目標的方式,分階段性消除。
哪些是不合理或難以解決問題的。4.“你希望我做什麼?”
一定要誠懇地表達作為父母對孩子的支持,讓他感受到即使犯了錯父母也會一如既往地愛他,而不是令他孤立無援。
5.以後再碰到類似的情形,你會怎麼做呢?”
這是很重要的一問。讓孩子自己總結經驗教訓,找到更好的處理問題或解決矛盾的方法,這才是犯錯的意義和價值。
家長要和老師“統一戰線”孩子被“投訴”後,家長最好能和老師統一立場,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議論甚至詬病老師;即使覺得園方有處理欠妥的地方也最好私下溝通。記住,明智的父母會盡力在孩子面前維護老師形象。孩子犯錯有時正是家長和老師溝通的良好契機:通過和老師交流孩子在幼稚園與家中的情緒及表現,能更好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反面案例ABC,這些做法不可取面對被“投訴”,當眾怒斥孩子或是掩蓋、回避問題,這些方法不僅於事無補,還會讓孩子留下心結甚至樹立起不正確的是非觀念,這可比“闖禍”本身可怕得多!
A回避問題
老師向金金媽媽反映,金金在參加班級活動時不太聽指令,還影響其他小朋友聽課或做遊戲。金金媽媽聽後無所謂地說:“小孩子活潑嘛,總是不太坐得住的。”
錯在哪裡?
金金媽媽就像老母雞護小雞一樣,總覺得孩子還小,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於是對老師提出的意見自動遮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味包容而回避問題,顯然並非明智之舉。對孩子而言,樹立規則意識、培養合作精神、適當進行“逆商”教育同樣不可或缺。
B拒不承認
幼稚園開放日,天天玩著玩著就拆起一把小椅子來。老師發現了被“肢解”的椅子腿,走過來問:“天天,這是你拆的嗎?”天天正要點頭承認,陪在一旁的媽媽卻馬上說:“老師,這不是我們天天干的。我一直在這兒,沒看見他拆呀!別怕,跟老師說不是你幹的!”有媽媽撐腰,天天膽量倍增,立刻昂著頭說:“不是我拆的!”
錯在哪裡?
在孩子面對質疑或批評時,一些家長本能地在第一時間沖上去為孩子“護短”,或乾脆來個“不認帳”。“拆拆毀毀”其實只是小錯誤,大多是孩子好奇心驅使的結果,稍加引導即可;但孩子如因為媽媽的無原則“護短”而養成不承認錯誤、說謊、凡事找藉口等惡習,那才是成長路上的真正危害。
C當眾斥責
接園時,老師輕聲告訴奶奶:“恬恬中午尿床了。”奶奶一聽就扯起嗓子:“這孩子是怎麼了?老師,她以後要是再尿床,中午你就別再讓她睡覺了!”全然不顧周圍還有不少家長和小朋友。
錯在哪裡?
恬恬奶奶確實不像許多家長那樣愛護短,反而是毫不留情地“揭短”,極力向老師表明自己對孩子的教育盡心盡責、高標準嚴要求。殊不知這種不瞭解孩子成長發育特點、不問緣由只會劈頭蓋臉當眾斥責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甚至留下心理陰影。
玩具“反”鬥城特邀陽光國際心理學院執行院長開設“父母星達人”育兒專欄,品格教育專家從心理學角度解析不同年齡段寶寶的生理心理特徵,助您充分理解寶寶的需求,讓育兒變得輕鬆快樂。
孩子為什麼愛說謊3歲的妞妞放學後,手裡拿著一支卡通髮卡。媽媽問髮卡來由,妞妞答:“爸爸買的。”爸爸媽媽都驚訝極了。媽媽急壞了,這麼小,撒謊就這麼成熟,長大可怎麼辦?有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先天就具有欺騙和說謊的能力,包括剛出生的嬰兒。
無意識撒謊
5歲前的孩子,思維和自我意識還沒完全獨立,他們常常分不清理想與現實,喜歡的東西,玩過的玩具,覺得就是自己的了。不要直接指責孩子,不妨與孩子討論下對喜歡但又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該怎麼處理。有意識撒謊指不止一次發生類似的情況。這時,孩子已經知道此行為是不好的,因此要為此行為找到合理化原因。
被動性撒謊
往往由於家長的期望過高,孩子迫于壓力與恐懼,編造了一個理由來應對,這在心理學範疇內是一種應激反應。
家長辨別孩子為什麼撒謊很重要,態度更重要,我們要明確撒謊是“不好的行為”,而非“不好的孩子”。然後,滿足孩子撒謊背後的合理性☆禁☆欲望,將不合理的欲望以轉移目標的方式,分階段性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