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離園應該早接還是晚接? 早接晚接孩子居然影響這麼大!

每當幼稚園放學的時候, 幼稚園門口早就站滿了家長, 等待著接孩子放學, 但是在這裡等著接孩子的家長一定想不到, 早接孩子和晚接孩子對孩子性格居然會產生影響, 我想很多年輕家長從來就沒意識到這樣的問題!那麼孩子離園應該早接還是晚接呢?相信大家看完這篇文章後你就覺得不是沒有道理, 家長一個小小的行動真的能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影響, 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離園應該早接還是晚接?

國外學者曾經有一項調查, 他們發現:一個班裡那些經常被最早接走的那些孩子, 自信程度往往比其他孩子高,

Advertisiment
但如果固定被第一個接走的, 往往虛榮心較強;相比之下, 那些最後被接走的孩子, 尤其是那些經常被最後接走的孩子, 他們往往較內向, 甚至有些自卑。

大人早出現, 代表的是對孩子的關注和重視, 孩子能體會到, 相比其他家長較晚出現的孩子, 由此帶給孩子的自尊感和自我價值感也會高。 高的自尊感和價值感給孩子帶來自信。 但是如果家長總是第一個來接的, 突然有一天家長不能第一個來接, 孩子可能會失望甚至抱怨家長為什麼沒有第一個來, 因為家長的一貫早來已經成為孩子炫耀的資本。

尤其需要重視的是, 一定要避免總是最後接走孩子, 偶爾的一兩次不會對孩子產生影響, 但如果經常如此,

Advertisiment
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會比較低, 因為長期目睹班裡的其他孩子被一個個興高采烈地接走, 而自己總是最後被接走, 甚至還要搬起小板凳在園區門前等候, 無形中已經給了孩子一種標籤, 你是不被爸媽重視的孩子, 孩子會感覺到一種被遺棄的感受, 由此帶來的孤獨感和無助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所以說, 不管是早接還是晚接, 都要把握一個“度”。 不要總是第一個, 也不要經常落在最後。

如果孩子平時是老人接送的, 請至少每週爸爸或媽媽親自接送一次。 對孩子來說, 爸媽始終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角色, 如果孩子平時是老人接送的, 請每週爸爸或媽媽最好親自接送一次。 因為這樣的舉動看似不足為道,

Advertisiment
對孩子來說意義重大——爸媽平時忙, 所以大多數都是奶奶或爺爺接送, 但爸媽只要有時間, 總會來接我!這樣的舉動, 對孩子來說就是關注, 就是愛。

家長答應了早接, 但臨時做不到對孩子有影響嗎?

上了幼稚園之後的孩子, 他們已經有不錯的記憶力, 尤其是一些他們在意的事情記得特別牢。 越小的孩子, 心靈越是敏感而脆弱。 如果大人平時比較早接孩子, 偶爾晚接孩子, 最好提前跟孩子說明:“媽媽/爸爸今天有事情, 可能會比較晚接你回家, 但不要以為媽媽/爸爸忘記你了或不要你了, 你始終是爸媽最愛的寶貝!”提前打“預防針”, 孩子就會有準備。

孩子回家的路上可以做這幾點:

1、走路回家

家長在接孩子時, 可以給予孩子溫暖的擁抱,

Advertisiment
但仍然要注意堅持讓孩子自己走路回家。 一方面, 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完全能夠做到自己走路回家;另一方面, 堅持讓孩子自己走回家, 也是給孩子一種他已經長大了的心理暗示, 這有利於孩子心理的成熟。

2、主動溝通

為了幫助孩子儘快適應新環境, 家長要主動與孩子溝通。 聊一聊幼稚園一天的生活, 談一談他結識的新朋友, 給孩子講他喜歡聽的故事, 陪孩子玩好玩的遊戲……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

3、保持平靜

孩子入園是家庭的一件大事。 孩子剛入幼稚園時有種種不太適應的表現, 這是正常的。 其實孩子對幼稚園生活的不適應往往受環境和成人態度的影響。 建議家長朋友接孩子回家後, 要儘量保持家中往日平靜的氛圍,

Advertisiment
不要過分渲染對孩子入園問題的關注, 以免造成孩子緊張的情緒。 家長平和的態度是孩子很快適應幼稚園生活的良好外部環境。

4、分享快樂

孩子來到陌生的環境, 會有些心理壓力, 給孩子減輕壓力最好的辦法是緩解孩子緊張的心理。 孩子回到家後, 家長要有意識引導孩子回憶幼稚園一天的快樂。 例如, 你認識哪個小夥伴了?老師帶你們做哪些好玩的遊戲了?

回家路上以下禁忌要牢記:

1、甜水等待

每天都有“甜水等待”, 反而會影響孩子在幼稚園的正常飲水, 而且長此下去, 會影響兒童的健康。 我們宣導孩子喝白開水, 因為白開水中含有飲料不具備而人體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

2、刨根問底

孩子離開一整天, 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接孩子回家後,全家人圍著孩子問這問那,不僅使孩子厭煩,還會強化孩子入園的“不適應”。

3、偏聽偏信

家長對剛剛入園的孩子有些不放心,會向孩子提出很多問題。由於這一階段的孩子常常把想像與現實相混淆,他們會說出與事實不符的答案。如,孩子之間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時,他往往會說“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要“偏聽偏信”。

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接孩子回家後,全家人圍著孩子問這問那,不僅使孩子厭煩,還會強化孩子入園的“不適應”。

3、偏聽偏信

家長對剛剛入園的孩子有些不放心,會向孩子提出很多問題。由於這一階段的孩子常常把想像與現實相混淆,他們會說出與事實不符的答案。如,孩子之間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時,他往往會說“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要“偏聽偏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