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難相處到底是誰的問題

前言 

獨生子女時代, 孩子和幼稚園越來越成為家長關注的焦點, 而和孩子的相處也正成為幼稚園老師比較頭疼的事情, 老師、家長、孩子, 到底誰有問題?

真實案例

老師不喜歡我

有一位剛從學校畢業的幼稚園老師, 她班上有個很搗蛋的孩子, 有一次戶外活動那孩子又搗蛋了, 她就半開玩笑地對那位孩子說:“你再不乖我就不喜歡你哦, 我待會打電話給你媽媽, 叫她下午不要來接你回家哦。 ”第二天早上, 那個孩子死活不去上幼稚園, 媽媽問他為什麼不去幼稚園, 孩子說:“老師不喜歡我, 老師說不讓我回家……”媽媽聽了半信半疑,

Advertisiment
於是打電話給園長要求討個說法, 並要求園長給小孩換班。

老師打我

有一位幼稚園老師, 她希望班上的幼兒與她不只是老師與學生的關係, 而是好朋友, 所以她會和小朋友玩, 有時還會笑著拍拍他們的小手、小屁股, 讓他們感覺更親切, 而小朋友們也喜歡和老師玩……但這些被一位家長看起來卻成了——老師打小朋友。

事情發生在上兩個星期, 輪到老師接車, 車上有一個小班的小朋友, 他是一個坐不住的小孩, 雖然坐在老師的旁邊, 還是會動動這、動動那。 車子停下來了, 有小朋友要下車, 老師打開門下車時, 他站起來, 想拿老師放在一旁的袋子裡邊的東西玩, 於是老師笑著輕輕拍了拍他的手說:“不可以拿,

Advertisiment
快坐回去。 ”接著, 就把要下車的小朋友抱下車, 笑著把小朋友交給家長, 並說了聲“再見”回到車上……

一周的接車時間結束了。 一天下午放學後, 老師被叫到園長室談話。 說有家長跟她說起接車老師在車上打小朋友, 但沒有說哪個, 按家長說的時間推算, 那個老師就是她。 老師一聽, 懵了, 隨即想到上述的那件事, 於是便向園長解釋, 園長的反應卻是:“不管你是開玩笑的還是怎樣, 但家長說看到你打小孩了。 ”也就是說, 老師再怎麼說都沒用, 家長說打了就是打了, 而且在開會時也重重地批評了她……

追述原由

孩子被過度保護

以前的孩子受點磕磕碰碰的, 家長覺得很正常, 沒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可是現在的孩子哪個不是“小皇帝”“小公主”?只要是孩子受點委屈,

Advertisiment
家長就緊張得不得了, 甚至在幼稚園被蚊子叮個包, 也要找幼稚園老師興師問罪。

溝通有問題

現在, 大部分家長的工作都很忙, 去幼稚園接孩子時都是急急忙忙的, 來不及跟老師說句話就把孩子帶走了;孩子也忙, 從幼稚園放學後還要趕著去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提高班。 雖然說現在的通訊很方便, 可以通過發短信、打電話等形式跟老師溝通, 但所說的東西和內容畢竟是有限的。 所以, 有時候產生了誤會也不能及時處理。

幼教地位低

現在私立幼稚園已經是占主體地位了, 競爭比較激烈, 有不少幼稚園還面臨著“招生難”的問題, 加上市場服務意識的增強, 幼稚園在家長工作方面往往會比較謹慎,

Advertisiment
不敢輕易“得罪”家長。 有時候家長對某位老師不滿意直接就去園長那要求孩子調班, 不調班就轉園, 使得幼稚園很為難。 幼稚園為了確保生源, 往往會對老師提出比較嚴格的要求, 如果哪位小朋友說老師不喜歡他而不肯上幼稚園的話, 老師就會很被動, 老師很沒有安全感。

家長維權意識強

現在的家長學歷普遍都很高, 維權意識也有了普遍提高, 這是值得宣導的。 但也不能動不動就說要“告你”、“打官司”之類的, 因為維權必須建立在守法的基礎上, 個別孩子家長只顧維護自己的權益, 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據,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必要的“糾紛”, 同樣給“依法行政, 依法治校”帶來負面影響。 從這一現象看,

Advertisiment
家長的法制意識同樣有待提高。

家長說法

互相理解

楊媽媽(個體戶, 孩子今年5歲):我們知道幼稚園老師工作都很辛苦, 所以有時候孩子跟其他小朋友鬧彆扭啊什麼的, 我一般都不會怪罪到老師身上, 小孩子在一起哪有不鬧彆扭的?

說不過去

鐘媽媽:我30多歲才懷上小孩, 平常家裡人都不捨得打罵。 如果孩子從幼稚園回來不開心, 我們也不會開心, 老師如果對他不好點我們覺得說不過去。

不必緊張

龍媽媽 (某報社職員, 孩子今年6歲):有時候, 孩子在幼稚園會受點委屈, 我心裡雖然很不高興, 但我一般不會去找老師, 反正以後孩子長大了也是要適應這種生活的, 所以, 家長沒有必要大驚小怪的。

老師說法

巧妙溝通

張老師(天河區新塘幼稚園大班):小孩子小往往分不清老師是在跟他開玩笑還是說真話, 所以我在跟孩子說話時都是比較注意藝術性和委婉性的,比如我們班有個比較調皮的孩子玩遊戲時不遵守規則,我不是直接呵斥他,而是把他叫到一旁跟他說“你先休息一下,看看其他小朋友怎麼玩好嗎?”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在一旁看遊戲規則了。

壓力很大

李老師(越秀區某幼稚園中班):我覺得現在的孩子很難帶,家長往往又不理解我們的工作,有時候批評某位小朋友了,他就回家跟爸爸媽媽說老師罵他不喜歡他,有些通情達理一點的家長會委婉地向老師問一下怎麼回事,有些卻直接到園長那裡告狀或要求調班,這樣讓我覺得壓力很大,一上班精神就緊張,生怕又會出什麼事。

避免誤會

胡老師(天河區新塘幼稚園大班):老師在跟家長溝通方面要注意技巧,比如小孩把大便拉在褲子上了,老師清洗完後怎麼跟家長交代呢?有經驗的老師會這樣說:“××小朋友肚子不舒服,不小心把大便拉在褲子上了。”這樣家長聽了就不會不開心,但是沒有經驗的老師可能會說:“××小朋友把大便拉到褲子上了,弄得很髒。”這樣,家長會以為老師在指責孩子,當然就不開心了。

專家意見

理解萬歲

鄭福明(華南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系副教授):作為幼兒教師,從自身來講,應從總體上提高素養,更多地瞭解和掌握幼兒的心理特點、行為規律,增強幼稚教育的藝術性,真正做到寓教於樂,寓樂於教,使幼兒的身心都能健康成長;在對幼兒行為的表達中,可以採取多元化的方式,多用語言表達代替行為表達,多和家長溝通,讓家長理解教師的做法。作為家長,對上述案例,也應給予幼兒教師更多的理解,家長面對一個孩子有時都不知所措,何況老師們每天要面對幾十個不同情況的孩子。孩子要有個性,但也要遵循共性。教育好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這是家庭和學校、社會共同的責任。

後記

擺正心態

獨生子女的家庭,孩子就是家庭關注的中心,不能讓孩子受一絲一毫的委屈是家長的宗旨。然而對孩子來說,有些事根本談不上是委屈,反倒是家長的不良心態強化了孩子有受傷心理。所以對家長來說,對孩子不妨少一些“關注”,把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所謂“不平事”看成是對孩子的一種磨煉,只要孩子能承受,家長不必越俎代庖去干涉。事實上,孩子從讀書到走上社會,不可能一帆風順、樣樣順心,總會碰到各種挫折、委屈、不公正……人應該有忍耐力,這是人的綜合素質的一種。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都需要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所以我在跟孩子說話時都是比較注意藝術性和委婉性的,比如我們班有個比較調皮的孩子玩遊戲時不遵守規則,我不是直接呵斥他,而是把他叫到一旁跟他說“你先休息一下,看看其他小朋友怎麼玩好嗎?”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在一旁看遊戲規則了。

壓力很大

李老師(越秀區某幼稚園中班):我覺得現在的孩子很難帶,家長往往又不理解我們的工作,有時候批評某位小朋友了,他就回家跟爸爸媽媽說老師罵他不喜歡他,有些通情達理一點的家長會委婉地向老師問一下怎麼回事,有些卻直接到園長那裡告狀或要求調班,這樣讓我覺得壓力很大,一上班精神就緊張,生怕又會出什麼事。

避免誤會

胡老師(天河區新塘幼稚園大班):老師在跟家長溝通方面要注意技巧,比如小孩把大便拉在褲子上了,老師清洗完後怎麼跟家長交代呢?有經驗的老師會這樣說:“××小朋友肚子不舒服,不小心把大便拉在褲子上了。”這樣家長聽了就不會不開心,但是沒有經驗的老師可能會說:“××小朋友把大便拉到褲子上了,弄得很髒。”這樣,家長會以為老師在指責孩子,當然就不開心了。

專家意見

理解萬歲

鄭福明(華南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系副教授):作為幼兒教師,從自身來講,應從總體上提高素養,更多地瞭解和掌握幼兒的心理特點、行為規律,增強幼稚教育的藝術性,真正做到寓教於樂,寓樂於教,使幼兒的身心都能健康成長;在對幼兒行為的表達中,可以採取多元化的方式,多用語言表達代替行為表達,多和家長溝通,讓家長理解教師的做法。作為家長,對上述案例,也應給予幼兒教師更多的理解,家長面對一個孩子有時都不知所措,何況老師們每天要面對幾十個不同情況的孩子。孩子要有個性,但也要遵循共性。教育好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這是家庭和學校、社會共同的責任。

後記

擺正心態

獨生子女的家庭,孩子就是家庭關注的中心,不能讓孩子受一絲一毫的委屈是家長的宗旨。然而對孩子來說,有些事根本談不上是委屈,反倒是家長的不良心態強化了孩子有受傷心理。所以對家長來說,對孩子不妨少一些“關注”,把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所謂“不平事”看成是對孩子的一種磨煉,只要孩子能承受,家長不必越俎代庖去干涉。事實上,孩子從讀書到走上社會,不可能一帆風順、樣樣順心,總會碰到各種挫折、委屈、不公正……人應該有忍耐力,這是人的綜合素質的一種。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都需要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