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各種生活、工作上的原因, 我們把孩子放在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家裡, 把孩子放到全托幼稚園裡。 我們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 我們盡最大的努力照顧孩子的身體, 卻很少關注到身邊這個小人的內心世界……我們可能有一萬個理由對孩子說:“我這樣都是為了你好。 ”但對於孩子, 他只是在不斷地體驗著:怎麼總是看不到父母, 怎麼父母總不管我的需求、不管我的感受。 毫無疑問, 我們絕大多數父母, 都把孩子當成是“心肝寶貝”, 但我們所做的事情, 確實給孩子的心靈留下了莫大的傷害:孩子的心沒有歸屬,
Advertisiment
猶如需要物質和生理的營養, 孩子同樣渴求心理的滋養。 孩子需要心靈的關注, 需要與父母有心靈的連接, 並不斷地在收到心理回應的過程中, 建立起歸屬感。 對於父母, 我們有多少人瞭解孩子這樣的需求並很好地滿足呢?
孩子, 你的心是否有個家
“這孩子怎麼這麼煩呢!”
齊齊媽媽非常愛齊齊, 對齊齊的照顧與成長的關注, 可謂是無微不至。 為了齊齊能上一所好的幼稚園, 她不辭勞苦, 四處打聽、瞭解各個幼稚園的情況。 終於看上一所幼稚園, 並立刻把家也搬到附近。 但齊齊上了幼稚園後的狀況並不理想。 在繼續尋覓的過程中, 齊齊媽媽瞭解到我們幼稚園, 並很快把齊齊送了進來,
Advertisiment
齊齊入園後, 他媽媽經常和老師溝通, 也常和我談論孩子的情況。 我能感受到, 這位元媽媽真的是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
這天下午, 齊齊媽媽又和我談起孩子近期的情況。 能看得出, 她真的很愛她的孩子。 吃過下午餐的齊齊, 看到了媽媽, 興致衝衝地跑過來, 抱住媽媽的腿, 不斷在媽媽身邊繞來繞去。 “抱抱齊齊吧, 他想媽媽了。 ”我提議。 “等會兒, 媽媽正和老師說話呢!王老師你看, 這孩子怎麼就這麼煩呢, 老愛這麼黏著我。 ”媽媽顯得有點兒不耐煩, 已經四歲多的齊齊聽了媽媽的話, 有些不高興。
我能感受到, 當孩子走近媽媽時, 媽媽內在是有些不知所措的, 不知道怎樣自然地和孩子一起。
Advertisiment
大多數的父母, 都願意盡自己所能, 甚至超出自己的能力, 為孩子提供一個盡可能好的物質條件, 一個溫馨而幸福的家。 可是, 我們是否想過, 孩子還需要一個心靈的家園, 還需要在和父母的親密相處中, 建立起一個無形卻踏實的溫馨的心靈家園。
心靈的連接和回應
我走在幼稚園上二樓的樓梯上, 從樓上迎面走下兩個孩子。 “早上好!”走在前面的那個孩子一看到我, 大聲向我問好。 “早上好!”我微笑著和孩子目光對視,
Advertisiment
前面那個孩子馬上說:“老師, 他還沒向你問好呢!”“他向我問好了, 他在用眼睛向我問好。 ”後面那個孩子聽了我的話, 小鹿一般歡快、愉悅地跑下樓去, 臉上洋溢著被理解的滿足感。
當前面那個孩子說出“早上好”的時候, 後面那個孩子選擇用眼神向我問好。 我接收到了孩子的資訊, 並熱情地回應了他。 尤其當我說出“他在用眼睛向我問好”時, 孩子知道我接收到了他心靈發出的資訊。
連接, 就是這種心靈的感知和回應。 當孩子在幼稚園裡不斷與老師產生這樣的心理連接的時候, 他們就會在幼稚園生活得很踏實, 就會對幼稚園有歸屬感, 就像他們每次社會實踐回來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