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需要知道的界線十律(二)

在為人父母和生活裡面的第一項功課, 就是“成長包含著痛苦”;第二課是“並非所有的痛苦都帶出成長”。

評量痛苦的四個原則:一、不要讓孩子的痛苦控制你的行動。 二、把你的痛苦和孩子的痛苦區分開來。 三、幫助孩子看到, 生活不是要逃避痛苦, 乃是要與好的痛苦結盟。

四、要確定這種痛苦是讓人成熟的痛苦, 不是訴述需求, 或是讓人受傷的痛苦。

過度控制孩子的生活, 使他們沒有力量來控制自己的生活或做選擇。 試煉和痛苦教導我們功課, 建立我們克服困難所需要的品格。

不必永遠發脾氣/積極律積極律 靈性上及情緒上成熟的指標,
Advertisiment
在於有能力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念來做決定, 就如我們最高的價值是“求上帝的國”(太六33), 我們生活上許多決定即以此作指標。

反抗界線:必要但不充分。 維持在反抗階段的孩子, 很難交到朋友或留住朋友, 不但很難和擁有權威的人相處, 也很難達到目標, 找不到自己的才幹、興趣和熱望。 他們是那樣的投入在“反抗”之中, 以致無法培養出“贊同”。

主動回應界線:聖經教導“不要以惡報惡”(羅十二17), 孩子應當關心的是, 如何制止自己和別人做惡事, 而不是嚴厲的報復。 這個為惡付代價以致除去報復之需的工作, 已經在十字架上完成了(彼前二24), 這也包括了公義和公平的要求。 被動反抗界線的人會去和那些經常惹怒他的朋友打架,

Advertisiment
主動回應界線的人會決定你需不需要那一類的朋友。

培養主動回應界線的技巧:暫停不要有反應、觀察、觀點、解決問題、現實、主動、請教他人。 幫助他為自己的生活、個性和道德做主, “不從惡人的計謀, 不站罪人的道路, 不坐褻慢人的座位, 這人便為有福”

需要記住的道理: 1. 在問題的出現和孩子的反應之間, 有一個短暫的間隔, 而孩子的行動通常不能解決問題。 2. 孩子的反抗是敵對性的——他們就是反對到底。 3. 孩子處在危險當中時, 需要學會反抗——孩子反抗的並非都是壞的事情。 4. 維持在反抗階段的孩子, 很難交到朋友或留住朋友。 5. 被動反抗界線的人會去和那些經常惹他發怒的朋友打架,

Advertisiment
主動回應界線的人會決 定你需不需要那一類的朋友。 6. 請不要強調抱怨, 要促使孩子做個解決問題的人。

懂得感恩更快樂/嫉妒律能力律 嫉妒最可悲的一面, 就是那個嫉妒的人一直覺得很空虛, 沒有什麼事情有夠好, 沒有什麼事物可以滿足他們。

“受之無愧”與“感恩心理”的比較:嫉妒和感恩這兩種心態, 與一個人真正得到的東西沒有太大關係, 卻與他的品格有更大關係。 父母需要幫助孩子處理受之無愧和嫉妒的心態, 讓孩子朝向懂得感恩的境界邁進。

孩子需要從你得到兩件重要的東西“滿足和挫折。 ”從未得到滿足的孩子會持續處在一種需要的狀態, 他們從來不覺得感謝, 因為他們真的沒有得到足夠的東西。

給予、限制和接納:孩子在為生活“斷奶”之前要“豐豐足足”地領受。

Advertisiment
你要給他們, 滿足他們愛和親密關係的需求, 也給他們機會成長, 並且給他們所需要的裝備去承擔生活的責任。 愛和給限制是為人父母者最重要的特質, 能夠忍受被恨惡和被看作“壞的”父母, 是做父母的第二特質。

嫉妒和渴望之間的區別:孩子身上, 關鍵的轉捩點發生在“這個想要和渴望是他的問題”。 他可以求幫助、禱告, 學習, 工作, 或做任何需要做的事, 但他的缺乏和解決方法是他在上帝面前的問題, 沒有人應該為他解決事情。

需要記住的道理: 1. 父母需要幫助孩子處理受之無愧和嫉妒的心態, 讓孩子朝向懂得感恩的境界邁進。

2. 孩子在為生活“斷奶”之前要先“豐豐足足”地領受。

Advertisiment
你要給他們, 滿足他們的愛和親密關係的需求, 也要給他們機會成長, 並且給他們裝備去承擔生活的責任。 3. 不要奪取你孩子的限制, 否則他們會一輩子背負著自認“我是上帝”的重擔, 那是個保證會失敗的角色。

4. 愛和給限制是為人父母者最重要的特質, 能夠忍受被恨惡和被看作“壞的”父母, 是做父母的第二個重要特質。

5. 父母應該好好判斷哪個願望出自嫉妒, 那個願望是出自內心能真正的渴望。 你要削 弱孩子處於嫉妒的那個願望, 幫助他得到那個出自內心的願望。

立刻啟動我的引擎/主動律主動律 他們在生活上幾次和現實交鋒之後, 最後就會跪在上帝所給的現實面前, 開始馴服自己的攻擊性, 將它保持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並且用在建設性的目標上。

被動的問題:你不要幫助孩子逃避問題,也不要把他從學習的架構中拯救出來,家裡不是孩子躲避生活的場所,乃是他學習技巧和學習做事的地方。

培養孩子主動的原則:1.不但做父母,更要做主動的人。2.努力幫助孩子改進被動的態度。3.要求孩子採取主動和解決問題。4.教導孩子朝人際關係的方向努力。5.讓被動比主動更痛苦。6.給他時間培養主動的態度。

不要期望孩子一夜之間,就變成那個解決問題的發電機。只要他有一點點的進展,就給他獎勵,即使他後來又退縮。聖經說:“要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帖前五14)。

需要記住的道理: 1. 你能夠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之一,就是幫助他建立積極主動的態度,而積極的意思, 就是主動跨出第一步。 2. 孩子的被動是培養界線的主要障礙,被動的孩子在生活中是處於停滯狀態,老在 等著別人或等著某件事。 3. 被動的孩子並不是壞或是惡劣,他們只是用一種特定的方式來面對人生,以致無法獲得獨立、自製或自主的能力。 4. 你不要幫助孩子逃避問題,也不要把他從學習的架構中拯救出來,家裡不是孩子 躲避生活的場所,乃是他學習技巧和會做事的地方。 5. 一般來說,孩子偷懶的最根本原因出自父母的無能。 6. 要求孩子採取主動和解決問題。

誠實乃為上策/顯露律顯露律 在人際關係裡面,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就是:直截了當地溝通,以及把關係裡面發生的任何事,完全開誠佈公。

原則一:你自己先活出坦誠的法則 你必須活出要孩子學習的榜樣來,在你生氣或跟他們起衝突時,要用愛心、坦誠、直接 的方式,對他們說出來。

小心不要把“愛”和“限制”分開,你要恩慈、有愛心,但是要保持足夠的堅定,讓他們知道,他的怒氣不會毀了你,也不會驅使你離開他。 原則二:讓界線清楚易懂。

原則三:消除懼怕,使他們放心溝通。

原則四:不要增強孩子“沉默的表達”。

那一天,有一道橋樑在我和她封閉的內心世界築了起來,然而,更重要的,他經驗到被人要求坦白、直接地說出所經歷的事情,而不是被動地表現,希望別人來救他。

原則五:不要介入其中。

原則六:教導孩子講出自己的界線。(然後把他帶到關係裡面)

需要記住的道理: 1.在人際關係裡面,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就是:直截了當地溝通,以及把關係裡面發生的任何事,完全開誠佈公。 2.你必須要活出孩子學習的榜樣,在你生氣或跟他們起衝突時,要用愛心、坦誠、直接的方式,對他們說出來。 3.在家庭裡面清楚地定下規矩和期望。4.消除懼怕,使孩子放心地溝通。5.不要增強孩子“沉默的表達”,鼓勵他們口頭上的直接溝通。6.千萬不要讓孩子把你當作中間人,介入他們的衝突。 7.教導孩子,在他和別人起衝突的時候要怎麼說,或甚至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教導他,讓他知道必要的時候該如何講出自己的界線。

以上節選自《為孩子立界線》一書,

作者:亨利·克勞德,約翰·湯森德

並且用在建設性的目標上。

被動的問題:你不要幫助孩子逃避問題,也不要把他從學習的架構中拯救出來,家裡不是孩子躲避生活的場所,乃是他學習技巧和學習做事的地方。

培養孩子主動的原則:1.不但做父母,更要做主動的人。2.努力幫助孩子改進被動的態度。3.要求孩子採取主動和解決問題。4.教導孩子朝人際關係的方向努力。5.讓被動比主動更痛苦。6.給他時間培養主動的態度。

不要期望孩子一夜之間,就變成那個解決問題的發電機。只要他有一點點的進展,就給他獎勵,即使他後來又退縮。聖經說:“要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帖前五14)。

需要記住的道理: 1. 你能夠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之一,就是幫助他建立積極主動的態度,而積極的意思, 就是主動跨出第一步。 2. 孩子的被動是培養界線的主要障礙,被動的孩子在生活中是處於停滯狀態,老在 等著別人或等著某件事。 3. 被動的孩子並不是壞或是惡劣,他們只是用一種特定的方式來面對人生,以致無法獲得獨立、自製或自主的能力。 4. 你不要幫助孩子逃避問題,也不要把他從學習的架構中拯救出來,家裡不是孩子 躲避生活的場所,乃是他學習技巧和會做事的地方。 5. 一般來說,孩子偷懶的最根本原因出自父母的無能。 6. 要求孩子採取主動和解決問題。

誠實乃為上策/顯露律顯露律 在人際關係裡面,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就是:直截了當地溝通,以及把關係裡面發生的任何事,完全開誠佈公。

原則一:你自己先活出坦誠的法則 你必須活出要孩子學習的榜樣來,在你生氣或跟他們起衝突時,要用愛心、坦誠、直接 的方式,對他們說出來。

小心不要把“愛”和“限制”分開,你要恩慈、有愛心,但是要保持足夠的堅定,讓他們知道,他的怒氣不會毀了你,也不會驅使你離開他。 原則二:讓界線清楚易懂。

原則三:消除懼怕,使他們放心溝通。

原則四:不要增強孩子“沉默的表達”。

那一天,有一道橋樑在我和她封閉的內心世界築了起來,然而,更重要的,他經驗到被人要求坦白、直接地說出所經歷的事情,而不是被動地表現,希望別人來救他。

原則五:不要介入其中。

原則六:教導孩子講出自己的界線。(然後把他帶到關係裡面)

需要記住的道理: 1.在人際關係裡面,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就是:直截了當地溝通,以及把關係裡面發生的任何事,完全開誠佈公。 2.你必須要活出孩子學習的榜樣,在你生氣或跟他們起衝突時,要用愛心、坦誠、直接的方式,對他們說出來。 3.在家庭裡面清楚地定下規矩和期望。4.消除懼怕,使孩子放心地溝通。5.不要增強孩子“沉默的表達”,鼓勵他們口頭上的直接溝通。6.千萬不要讓孩子把你當作中間人,介入他們的衝突。 7.教導孩子,在他和別人起衝突的時候要怎麼說,或甚至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教導他,讓他知道必要的時候該如何講出自己的界線。

以上節選自《為孩子立界線》一書,

作者:亨利·克勞德,約翰·湯森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