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見到自己喜歡吃的, 不顧他人, 獨霸、獨吞、獨佔、獨享……父母見怪不怪, 習以為常。
其實, 每個孩子從他在餐桌上的“吃相”, 都可看到他背後家庭的文化, 教養和每個人的修養品位, 當然這不是即興“表演”, 而是家庭長期薰陶的結果。
今天, 作為孩子的父母, 考慮得比較多的也許是如何給孩子增加營養,
Advertisiment
1、讓孩子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享受每一頓飯
這種感恩包括對大自然各個季節給我們帶來各種當季的美味, 包括對培育這些食品的人, 也包括給我們補充營養和能量的這些食物。
2、培養孩子先讓長輩先入座, 並先給長輩盛飯
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在孩子小的時候, 家長就要做好示範, 吃飯時先請家中長輩入座, 並先給長輩盛飯。 在長輩還未動筷之前, 晚輩不應自顧自地先吃起來。 在家長把碗遞給孩子時, 孩子應雙手把碗接過來, 表示對長輩的尊敬。
3、培養孩子正確地拿筷子
其實只要1個小時就可以教會孩子用筷子, 單單是一個用筷子, 就可以讓一個人顯得很有教養,
Advertisiment
不要為了挑自己喜歡吃的菜而用勺子或筷子在盤中翻來翻去, 有的人甚至將自己喜歡的菜從盤中全部調走, 而把不好吃的留給別人, 這是一種很失禮的行為, 並且顯得比較自私。
5、要求孩子不要一邊吃飯一邊幹別的事情
吃飯的時間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時間, 也是加強親子溝通的最佳時間, 孩子也會有很多事情想與爸爸媽媽分享, 請珍惜這段時間。
提醒孩子, 吃飯時不可以玩玩具。 吃飯時也儘量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
Advertisiment
6、培養孩子飯後幫助清理餐桌、收拾碗筷或者幫助洗碗
對大部分家長來說, 春節期間, 跟家人、客人一起進餐的機會比平時多很多, 而這也是對孩子進行餐桌禮儀教育的極好機會。
每個家長都希望帶孩子出去時獲得朋友的讚賞, 不過, 家長的功課要做在前面, 要從平時就開始關注孩子的餐桌禮儀, 這樣到了一定的場合, 才不會出現一些本不應有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