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大班下學期, 兒子吵著不願上幼稚園了。
第一次, 是因為週末爬了好高的山, 好吧, 運動超量, 身體需要休息讓他歇一天;
第二次, 去口腔醫院看牙, 又請假一天;
第三次, 流鼻涕要感冒, 又歇一天……
如此這般, 幾乎每週都要上演。
之前兒子對幼稚園熱愛地很, 最近這是怎麼了?晚上, 娘倆躺在床上睡前聊天, 兒子問我今天過得是什麼心?我說:開心多一點, 早上沒遲到;還有點鬧心, 今天事兒挺多。 兒子說他今天很傷心, 報菜譜的時候, 哭了。 兒子班裡有個小活動, 每天午餐時由一名幼兒向大家介紹菜譜, 輪流。
Advertisiment
有時看到朋友的孩子登臺表演毫不怯場, 欣賞有之談不上羡慕, 深知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 各有各的優點, 兒子不感興趣我也不做強迫。 一直以為, 我這是對孩子的接納。 直到有天, 從“最家長”上看到這樣一句話:接納並不是對表面行為的被動接受, 而是對內心需求的準確回應。 有時候, 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接納和等待——他還需要我們主動伸出援手。
是啊, 在大環境裡, 兒子總是避免不了要登臺講話。 而我沒有説明他找到有效地應對方式, 其實是讓他在獨自承受這些緊張和焦慮。
Advertisiment
正好, 有天下午接孩子, 老師打趣說:我們班準備舉行“小書蟲活動”, 在幼稚園裡向中班的弟弟妹妹介紹自己喜歡的圖書。 今天佈置完任務, 小鄭同學第一個說他下週一請假不來了!大家都笑:小鄭難道你要逃跑嗎?
哈哈大笑之餘, 我想得做點什麼。
見到兒子, 我表現得很積極主動:聽說你們要當“小書蟲”?太棒了!把自己喜歡的圖書分享給大家真是件開心的事!兒子倒是不介意分享, 卻很擔心:我不認得上面的字, 不會講!我說:是啊, 能把這些字認下來的確是一件很難的事, 但你還小, 上了一年級你也行。 如果只看畫面不看字就能講出好聽的故事, 更了不起呢!接下來, 我們開始挑選文字相對少的有趣好玩的繪本,
Advertisiment
這個過程, 我在學習更深層的接納, 理解兒子所遇到的困難, 積極為他出謀劃策, 而不是簡單的一句“這沒什麼難的”。 感覺我和兒子手拉著手一起向前邁了一步, 儘管只是一小步, 但已經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