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你慢慢來

催促孩子, 在生活中是一種正常現象, 它能教育孩子, 幫助孩子適應外部世界。 但是, 當催促過多地表現在與孩子的關係上時, 通常是因為父母自身的焦慮。

父母無法克服這些焦慮, 將這些焦慮轉嫁給孩子時, 傷害就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
經常被父母催促來催促去, 孩子會質疑自己的生活節奏, 認為是自己出了問題, 要麼逐漸認同父母而變成一個同樣焦慮的人, 要麼以一種極為拖遝的方式生活, 以這種被動拖遝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憤怒。

當然, 一味地指責家長也是不公平的, 因為家長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Advertisiment
社會現狀已經不存在有利於人體自身發展的節奏, 找到一個適合照顧孩子和指導孩子的方式更是越來越困難。 從深層意義上研究, 熱衷快節奏, 與時間賽跑是人類的一種潛意識。 如果時常感到被迫加快生活節奏, 很累卻不能停下來, 那是因為我們潛意識裡需要戰勝某種恐懼:幼年對長輩和老師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對消極狀態的恐懼, 以及對抑鬱、空虛與迷茫感的恐懼。

星寶寶小編說: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不積跬步, 無以至千里, 不積小流, 無以成江海”恰恰道出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道理。 而今, 這些好的教育傳統正不知不覺被很多人忘記, 社會上“三天學會寫作文”“補習半個月提高200分”的速成班宣傳廣告比比皆是。

Advertisiment
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社會群體心理, 已影響了家長們的意識, 使他們急於看到結果, 這也加劇了他們內心的焦慮。

從孩子的長遠發展來看, 把競爭早早地引入其生活, 破壞性大於建設性:家長和學校給孩子施加壓力, 孩子身上的這種壓力又全部反彈給家長和老師, 在惡性互動中, 雙方都不堪重負。 在競爭焦慮氛圍中成長, 並被迫進入競爭軌道的孩子, 更容易出現無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 總之, 始於童年的競爭很少有贏家。

作為家長, 當務之急是嘗試和孩子一起放慢節奏去生活。 這樣做不僅事關家庭生活品質, 而且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如果父母只教會孩子自主使用自己的身體和頭腦, 卻沒有讓孩子學會如何產生自己的思想,

Advertisiment
去勾畫並形成各種概念, 豈不是一種失敗?而勾畫並形成各種概念的技能, 孩子往往是在遊戲中獲得的。 放慢速度絕不僅僅是為了停下來喘口氣, 而是為了感知和感受周圍, 去想像, 去思考。 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節奏去吃飯、穿衣, 從而讓他瞭解自己是誰, 會做些什麼。 讓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玩耍, 以促進他把事物形象化、概念化, 從而區分想像與現實, 言語與行動。 這一切能夠使他發現自己並瞭解他人, 最終形成對自我以及世界的認知。 也就是說, 一旦掌握了正確的方向, 其實並不需要繁雜的指導與指南, 父母便可輕鬆減慢日常生活的速度。 專家們強調遊戲在兒童生活中的重要性。
Advertisiment
沒有挑戰也沒有家長的幫助, 孩子簡單地在浴缸中玩耍, 在餐桌上與食物消磨時間, 在房間裡和自己或小夥伴閒聊, 對著天空的雲朵發呆, 無拘無束地抓小昆蟲, 看蜘蛛結網……一些在家長看來也許無趣無聊的事情, 正是孩子自己的樂趣所在。  

一行禪師說:“從容地讓自己生活得更深刻一些。 ”對家長來說, 讓禪宗哲學在忙亂的早晨給自己帶來一絲恬靜的氣息, 也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課。

作為母親, 臺灣女作家龍應台對兒童的節奏格外尊重, 並以她自己的智慧走出了女性在個人事業與母親角色之間的衝突, 感動和啟迪了無數讀者。 她在《孩子, 你慢慢來》一書中寫道:“我, 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 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

Advertisiment
是的, 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 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 用他5歲的手指。 孩子, 慢慢來, 慢慢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