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孫儷用一個橘子教孩子做人,好的爸媽都在學!

2014年9月6日《羋月傳》劇組在木蘭圍場舉行開機儀式, 孫儷等主演全到了, 而且她的兒子鄧涵之也到現場助興, 活動結束之後, 母子兩個人開始親近嬉鬧。

這時候鄧涵之拿起一個橘子, 問:“媽媽, 為什麼橘子不能拿來就吃, 而要剝皮呢?”

孫儷認真地說:“孩子, 那是橘子在告訴你, 你想要得到的東西, 不是伸手就能得到, 而是要付出相應的勞動。 ”

鄧涵之點了點頭, 接著問:“媽媽, 為什麼橘子裡的果肉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 而不是一個完整的呢?”

孫儷摟著兒子, 說:“孩子, 那是橘子在告訴你, 生活的甘甜和幸福, 是用來慢慢享用的。

Advertisiment
這也就是在告訴你, 要懂得珍惜生活的甘甜和幸福。 ”

孫儷看兒子不問了, 就反問道:“孩子, 橘子的果肉長成一小瓣一小瓣的, 還有另一層用意呢, 你知道嗎?”

聽媽媽這麼一問, 鄧涵之來了興趣, 趕緊撒嬌問媽媽還有什麼用意?

孫儷先是不說, 看兒子有些著急了, 才指了指周圍的人, 說:“孩子, 那就是在告訴你, 你手中的東西, 不能獨自佔有, 不能獨自享用, 而要懂得與人分享。 如果你手中有一個橘子, 那就要懂得把橘子分成很多份一小瓣一小瓣, 然後分給別人與你一起共用。 ”

鄧涵之趕緊把橘子分成小瓣, 跑去給叔叔阿姨們, 大家知道經過之後, 都誇孫儷教子有方。

因為孩子在幼小時對母親有著本能的依賴, 所以, 母親的性格、語言和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Advertisiment

某天, 一位身為大學教師的朋友跟我聊起他那上小學三年級的孩子, 夫妻兩個都是博士, 朋友的妻子還是“海龜”, 可兒子的成績是班級倒數第一, 他問我為什麼, 我說主要你的夫人太能幹了。 他還以為是開玩笑呢, 認為我在指他夫人忙於事業, 就說, 沒有, 我老婆每天陪他寫作業, 就是每次不到五分鐘, 就火冒三丈, 對著孩子大叫“你怎麼這麼笨!”。 我說, 你看, 問題就出在這裡, 你兒子的母親太聰明了, 他這麼小怎麼可能比他母親聰明呢?

不知大家是否留心過很多名人傳記中是怎樣描寫母親的:母親溫柔、賢淑、善解人意, 她始終默默地為孩子奉獻而毫無怨言, 母親堅強、善良、有主見, 好像沒有什麼事情可以難倒母親的……這些文字是不是很熟悉?就是這樣的母親才可能培養出了那麼出色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因為孩子在幼小時對母親有著本能的依賴, 所以, 母親的性格、語言和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如何才能使孩子的性格習慣不往母親性格的反方向發展並承襲母親的優點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母親在孩子面前必須收斂起自己的鋒芒, 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母親。

母親在孩子面前, 不是在談判桌前, 不需要用批評、挑剔和要求完美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母親咄咄逼人的態度、尖酸刻薄的語言、駕馭一切的行為和自以為是的判斷, 對孩子的自尊、自信的傷害遠大於應試教育。

而對於孩子來說, 從他出生那一刻起, 孩子對母親這個角色的要求,

Advertisiment
幾乎是永恆不變的。

1.媽媽在進家門之前, 務必提醒自己:忘掉所有單位裡不愉快的事情, 現在開始承擔的是母親的角色了。 孩子需要母親很快樂, 千萬不要把與孩子無關的壞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 因為孩子是無辜的。

2.當孩子興致衝衝地告訴媽媽他今天在學校得了一顆五角星或是小紅花的時候, 千萬不要表現出厭煩或者不屑一顧, 一定要和兒子一樣高興地表揚他。 最恰當的辦法是說能不能讓媽媽看看, 要與他分享這個快樂, 因為這個榮譽對孩子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3.當孩子來問媽媽, “這個字怎麼念”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時, 媽媽最好不要馬上就回答他, 最差的回答是“你怎麼連這個字都不認識”。

Advertisiment
媽媽最好看了一眼後, 說, 哎呀, 我也不認識, 我們一起查字典, 好嗎?幾次之後媽媽就教會了孩子使用字典, 同時, 孩子查完字典認識該字後會很有成就感, 多次之後就養成查閱資料不依賴媽媽的習慣了。

4.當孩子來問媽媽問題時, 媽媽絕不能表現得像在單位裡那麼聰明能幹, 裝裝“無知”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辦法。 鼓勵孩子動腦筋, 去依靠自己的力量想清楚這個問題, 或者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閱書籍或借助於網路。 媽媽不能像“竹筒倒豆子”一樣把答案都說出來, 邊說還邊自得, 這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 幾次之後, 孩子就會回避問媽媽問題變得很自卑。

5.當孩子告訴媽媽今天考試沒考好時, 媽媽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緒, 絕對不能發火或臉色陰沉,孩子這時正緊張地觀察著媽媽的臉色呢。 所以,媽媽最好表現得沒什麼情緒變化,讓孩子把卷子拿出來,和孩子一起分析錯在哪兒。要是孩子已經明白了錯在哪兒,媽媽也不必再糾纏。但最後要鼓勵他:你看,你弄明白了下次考試就不會錯了。媽媽要是感到自己無法控制情緒就去衛生間洗把臉,照照鏡子,做幾個深呼吸。

6.當孩子在考試前或做什麼比較重要的事情之前表現出膽怯時,媽媽千萬不能不以為然或訓斥他膽小或表現得比他還緊張,這樣會加重孩子的心理壓力,導致孩子無法正常的發揮。 這時,媽媽最好很輕鬆地對孩子說,不管你做得怎麼樣,爸爸媽媽在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還不如你呢,不要擔心。這時,孩子心裡會很有底氣和自信,他會發揮得比平時更好。

7.假如孩子第二天要參加重要活動,當媽媽觀察到孩子心事重重比較緊張時:媽媽最好當晚能在孩子床邊陪他入睡,睡覺前跟他講個故事或者和他一起閱讀他喜歡的書籍,疏解他內心的壓力,直至孩子睡著後再離開。

8.當孩子遭受失敗或挫折時,媽媽要表現得堅強和絕不放棄,冷靜地告訴孩子失敗只代表一時,不代表孩子終生失敗。 不要孩子還沒認為要放棄時媽媽首先就表現得沒有什麼希望。最差的就是用刻薄的語言挖苦他,把孩子數落得一無是處,甚至新帳舊賬一起算。這樣的母親教育下的孩子會極度自卑,甚至放棄自己本應美好的前途。

9.媽媽不要在孩子還沒把想說的話表達清楚時,就自以為是地搶先表達自己的觀點,不管孩子是否願意,就以“你必須……”、“你應該……”的語氣命令孩子,以自己的觀點來代表孩子的觀點,而且要求孩子去執行。 媽媽千萬不能成為“專制”的代名詞。在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孩子缺乏主見,缺乏是非判斷能力。媽媽和孩子之間應建立平等的關係(平等不是無原則),懂得互相尊重對方。

10.媽媽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自己說話的方式。 世界上最瞭解孩子的就是母親,所以,母親最清楚孩子的弱點在什麼地方,假如母親在說話時經常直指孩子的弱點,以諷刺、批評或要脅,或是明明知道孩子做不到而故意要求孩子去做,這無疑是用最尖銳的武器在不斷刺傷孩子的痛處。孩子內心會很受傷害,因為這個傷害來自於他最親近的人。

11.媽媽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語言的數量。 千萬不要嘮叨,事實上,最讓孩子害怕的是母親的沉默,所以,與其嘮嘮叨叨地對孩子說個沒完,不如用簡短的語言告訴孩子他所犯的錯誤所在或應該注意些什麼,接下來,母親的沉默肯定比繼續說話更有用,不要以為孩子不懂,他雖然裝得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但實際上在觀察母親是否把所說的事當真。

12.總之,媽媽在家就是媽媽,不是職業女性。 媽媽應該照顧好孩子的生活起居,關注到孩子內心的起伏變化,關心孩子的一舉一動,呵護好孩子幼稚的情感,培養好孩子的性格。

假如希望自己孩子將來能夠超越自己,那麼,再能幹的母親,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表現得“無知”一點,表現得“笨”一點,表現得“遲鈍”一點,表現得“和風細雨”一點,這樣的話,孩子會很有成就感地感到他比他媽媽“有知”、“聰明”和“敏捷”,他覺得他每天都在超過媽媽,直到有一天,他真的超過了媽媽。

絕對不能發火或臉色陰沉,孩子這時正緊張地觀察著媽媽的臉色呢。 所以,媽媽最好表現得沒什麼情緒變化,讓孩子把卷子拿出來,和孩子一起分析錯在哪兒。要是孩子已經明白了錯在哪兒,媽媽也不必再糾纏。但最後要鼓勵他:你看,你弄明白了下次考試就不會錯了。媽媽要是感到自己無法控制情緒就去衛生間洗把臉,照照鏡子,做幾個深呼吸。

6.當孩子在考試前或做什麼比較重要的事情之前表現出膽怯時,媽媽千萬不能不以為然或訓斥他膽小或表現得比他還緊張,這樣會加重孩子的心理壓力,導致孩子無法正常的發揮。 這時,媽媽最好很輕鬆地對孩子說,不管你做得怎麼樣,爸爸媽媽在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還不如你呢,不要擔心。這時,孩子心裡會很有底氣和自信,他會發揮得比平時更好。

7.假如孩子第二天要參加重要活動,當媽媽觀察到孩子心事重重比較緊張時:媽媽最好當晚能在孩子床邊陪他入睡,睡覺前跟他講個故事或者和他一起閱讀他喜歡的書籍,疏解他內心的壓力,直至孩子睡著後再離開。

8.當孩子遭受失敗或挫折時,媽媽要表現得堅強和絕不放棄,冷靜地告訴孩子失敗只代表一時,不代表孩子終生失敗。 不要孩子還沒認為要放棄時媽媽首先就表現得沒有什麼希望。最差的就是用刻薄的語言挖苦他,把孩子數落得一無是處,甚至新帳舊賬一起算。這樣的母親教育下的孩子會極度自卑,甚至放棄自己本應美好的前途。

9.媽媽不要在孩子還沒把想說的話表達清楚時,就自以為是地搶先表達自己的觀點,不管孩子是否願意,就以“你必須……”、“你應該……”的語氣命令孩子,以自己的觀點來代表孩子的觀點,而且要求孩子去執行。 媽媽千萬不能成為“專制”的代名詞。在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孩子缺乏主見,缺乏是非判斷能力。媽媽和孩子之間應建立平等的關係(平等不是無原則),懂得互相尊重對方。

10.媽媽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自己說話的方式。 世界上最瞭解孩子的就是母親,所以,母親最清楚孩子的弱點在什麼地方,假如母親在說話時經常直指孩子的弱點,以諷刺、批評或要脅,或是明明知道孩子做不到而故意要求孩子去做,這無疑是用最尖銳的武器在不斷刺傷孩子的痛處。孩子內心會很受傷害,因為這個傷害來自於他最親近的人。

11.媽媽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語言的數量。 千萬不要嘮叨,事實上,最讓孩子害怕的是母親的沉默,所以,與其嘮嘮叨叨地對孩子說個沒完,不如用簡短的語言告訴孩子他所犯的錯誤所在或應該注意些什麼,接下來,母親的沉默肯定比繼續說話更有用,不要以為孩子不懂,他雖然裝得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但實際上在觀察母親是否把所說的事當真。

12.總之,媽媽在家就是媽媽,不是職業女性。 媽媽應該照顧好孩子的生活起居,關注到孩子內心的起伏變化,關心孩子的一舉一動,呵護好孩子幼稚的情感,培養好孩子的性格。

假如希望自己孩子將來能夠超越自己,那麼,再能幹的母親,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表現得“無知”一點,表現得“笨”一點,表現得“遲鈍”一點,表現得“和風細雨”一點,這樣的話,孩子會很有成就感地感到他比他媽媽“有知”、“聰明”和“敏捷”,他覺得他每天都在超過媽媽,直到有一天,他真的超過了媽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