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前兒童思維發展的趨勢

1.思維的具體形象性是學前兒童思維的主要特點

這就是說, 學前的思維結構的材料, 主要是具體形象或表像, 而不是理性的或抽象的概念。

我們所說的“主要特點”, 就暗含了還有“次要特點”。 雖然具體形象性思維是學前兒童思維的主要特點, 但嬰兒期的直觀行動性思維還沒有徹底銷聲匿跡, 學前期的抽象邏輯思維也已開始萌芽。

在學前期, 直觀行動思維還佔有一定地位, 但這時的直觀行動性, 比起3歲前兒童的特點來, 發生了質的變化。 突出的特點是概括性的提高, 如第二個研究中所示, 直觀一言語性的概括正在替代直觀一動作和直觀一表像性的概括。

Advertisiment
這樣, 學前期兒童解決直觀問題的複雜性和直覺性就比嬰兒時期高得多。 產生這個質變的原因, 是言語對直觀行動思維的作用逐步增加。 因此, 學前期繼續發展著的直觀行動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區別於3歲前的思維, 這個階段新發展起來的直觀行動思維, 向“操作性思維”或“實踐性思維”靠近了一步。 學前期也有抽象邏輯思維, 但僅僅是個開始。

所以說, 學前期兒童思維的主要特點是具體形象性。

2.思維的抽象邏輯性開始萌芽

學前期兒童在知識經驗所涉及的範圍內, 是能夠開始最初步的抽象邏輯思維的, 上述兩個材料說明了這一點。 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也可以看到學前兒童進行最簡單的邏輯思維的例子。

Advertisiment
如:4歲的兒童可以猜中像關於“花生”“星星”的謎語;5歲的兒童已知道“把桃核種在地下可以長出桃樹來”這一類因果性的聯繫。

當然, 對於不熟悉的事物, 要想去發現它的本質的邏輯關係, 就不容易了。 其實, 不僅學前兒童如此, 學齡兒童甚至成人也是如此。 例如, 小學低年級兒童往往不能理解一些在成年人看起來很簡單的寓言或諺語。

在正確的教育下, 到了學前晚期, 隨著兒童知識經驗的增長, 隨著兒童言語, 特別是內部言語的發展, 兒童認識活動中的具體形象成分相對減少, 抽象概括成分就開始逐步增加起來。 當然, 學前兒童, 特別是學前晚期兒童, 雖然開始能進行一些初步的抽象邏輯思維,

Advertisiment
但是他們的思維的自覺性還是很差的。 他們還不能像學齡兒童那樣自覺地調節和支配自己的邏輯思維過程。

3.學前兒童思維的發展, 也改變著思維中言語跟行動的關係。

實驗證明:小班兒童的動作主要是受視覺映象或表像調節的, 言語還起不了很大的作用, 只是在他做完了這個動作以後, 他才能在言語中把它反映出來;中班兒童往往是一面動作, 一面言語, 言語的計畫作用還很差;大班兒童就不同了, 他能在行動以前就用言語表達他要做什麼, 如何做等等。 這樣, 兒童的行動就帶上了明顯的目的性和計劃性。

思維的抽象概括性和對行動的自覺調節作用是人的意識的兩個基本特點。 我們在學前兒童那裡,

Advertisiment
開始可以明顯看到這些特點。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