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前兒童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

道德品質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三個基本成分。

學前兒童的道德認識帶有具體形象性和很大的局限性, 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步有所提高。 學前初期, 兒童的道德認識是籠統的, 帶有表面性和片面性。 學前晚期, 道德認識逐漸分化, 廣度、深度也有提高。 最初, 兒童對“好孩子”的認識, 只會籠統地說“聽媽媽的話就是好孩子”、“聽老師的話就是好孩子”。 以後, 逐漸加深.和完整了這種認識, 他們會說:“聽老師的話, 不打人、罵人, 不淘氣, 好好做作業, 才是好孩子”。

道德判斷是用已有的道德認識去評價行為的好壞。

Advertisiment
學前初期兒童的道德判斷帶有很大的具體性、情緒性和暗示性。 只要成人說是好的, 或自己覺得有興趣的就認為是好的, 至於為什麼好, 為什麼不好, 他們還不很理解。 只有到了學前晚期, 才能開始從社會意義上來判斷道德行為的好壞, 但這種判斷仍然是具體的。 例如說:“我愛解放軍叔叔, 解放軍叔叔是英雄”, 但為什麼是英雄, 他們還不能提高到道德原則上來理解。

學前期兒童的道德情感, 如同情心、互助感、義務感都有明顯的表現。 如大孩子照顧小孩子, 把自己喜愛的玩具給別的小朋友玩。 吃東西不是盡挑好的, 揀到東西要歸還原主或交公, 為班上做好事等等。

學前兒童的道德行為包括道德動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方式和技能,

Advertisiment
以及道德行為習慣等。 學前初期兒童的道德動機往往受眼前事物所制約, 或為遵守成人的嚴格要求而激起。 學前中期和學前晚期的兒童, 出現了初步的獨立主動的社會道德動機, 但仍受具體形象的道德認識所制約。

學前兒童的道德意志比較薄弱, 初期的道德行為主要是在成人的監督和鼓勵之下實現的, 到了學前中期和晚期, 開始自覺調節自己的道德行為。 而道德行為必須通過一定的方式和技能才能實現。 有些兒童常常由於沒有掌握到有關的道德行為方式與技能以致不能達到良好的道德目的。 教會兒童實現道德行為的方式和技能, 使他們的道德行為能夠順利實現, 會使兒童產生良好的道德體驗,

Advertisiment
不斷增強他們的道德品質修養。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學齡前兒童促智力發育?

    學齡前兒童運用大肌肉的控制能力不斷改善,學會運用正確的姿勢跑,並能聽信號改變速度和方向跑,能保持軀體平衡,學會在平行線中間或平衡木上行走。能以自己為中心辨別左右方位,對顏色的色度開始區別。此期主要的... [詳細答案]

  • 1回答

    怎麼樣才能懷出好品質的下一代?

    你們應該加強鍛煉,保證身體絕對健康,不能生病吃藥!這是首要的條件. 保險起見還應該到醫院檢查下有無不適合要孩子的你所不自知的疾病.要是你能確保兩人都健康了,你們也真的不沾煙酒,就該算好了排卵期,然後...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學齡前兒童想像力特點?

    想像和好奇喜問:學齡期兒童逐漸能按要求進行想像,其想像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目的性和有意性,但有意想像還只初步發展。其想像有以下特點:(1)想像容易與現實混淆;(2)想像主題易於變化,如正在用積木搭大橋,... [詳細答案]

  • 3回答

    有什麼方法可以培養孩子有良好的道德品質?

    從總體來分析,幼兒道德品質的發展有以下三個特點: ①在幼兒期,兒童沒有形成獨立的道德判斷標準,他們判斷是非的標準來自家長,家長說對的,兒童也會傾向於說對;家長說錯,兒童也會傾向於說錯。 ②只注意行為... [詳細答案]

  • 1回答

    影響卵子品質的環境因素有哪些?

    卵子品質還可能受到各種外界壞境的影響:如藥物、放射線、病毒感染等,有些人在排卵期發燒感冒也都會影響卵子品質,導致流產比率增加。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