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外語 孩子更聰明?

為了讓寶寶在同齡孩子中脫穎而出, 媽媽們早早就開始為寶寶多學一門語言做準備, 有的甚至在寶寶一出生就為他營造著雙語環境。 那麼, 讓孩子學雙語到底有啥好處呢?僅僅是讓孩子多掌握一門生存技能嗎?如果愛科學的Dr.M告訴各位媽媽, 學外語能讓孩子更聰明, 你相信嗎?本期知識大爆炸且聽Dr.M跟媽媽們念叨念叨。


掌握雙語 孩子更聰明?

掌握雙語的人更聰明 看看實驗怎麼說

美國的研究者招募了46名年輕的志願者, 他們當中有一半的人在三歲時已經開始學習外語, 並且已經能夠熟練地使用這門外語進行交流。

Advertisiment
而這個實驗是讓這些志願者對他人的心理狀態做出判斷。

首先, 研究者告訴志願者這樣一個故事:安娜和薩利是幼稚園的孩子, 她們每天回家之前都要整理好自己的玩具。

接下來的故事發生了兩種情況:

情況一, 安娜把她的洋娃娃放到了籃子裡, 然後她就回家了, 薩利把安娜的洋娃娃從籃子裡放到了盒子裡。

問題:當安娜回來時, 她會到哪裡去找洋娃娃?

情況二, 薩利把她的玩具馬放到了盒子裡, 然後就回家了, 安娜想把洋娃娃放到籃子裡, 但是她發現籃子已經填滿了, 所以她把洋娃娃也放到了盒子裡。

問題:當安娜第二天回來時, 她會到哪裡去找洋娃娃?

每種情況講完時, 志願者面前的電腦螢幕上就會出現一個小女孩的形象--安娜,

Advertisiment
這可以引起志願者的注意。 然後螢幕上就會將問題逐字呈現出來。 當動詞“找”出現時, 螢幕的左右上角將分別出現盒子和籃子。


安娜會在哪裡找洋娃娃?

當盒子和籃子出現時, 事先準備好的攝像機會開始記錄志願者的眼動軌跡。 所有目光停留時間超過100毫秒的點都會被記錄下來。

在出現情況一時, 46名志願者中的19名, 第一反應是注視安娜放東西的籃子, 而不是物品實際所在的盒子, 表明這19個人在對他人的想法做出推測時, 更多的是考慮他人所處的情境與接觸的資訊。 在這19名中, 有13名是雙語者, 經過統計分析證明這種差異是顯著的。

Dr.M插句嘴:看到這裡, 想必各位媽媽都一頭霧水了,

Advertisiment
為什麼說注視籃子的人考慮的是他人所處的情景呢?我們再認真看看情況一, 安娜把洋娃娃放在籃子裡就回家了。 作為安娜, 她不會知道自己的洋娃娃被利薩挪到了盒子裡。 因此, 安娜會在籃子裡找洋娃娃!

雖然最後回答的時候情況一的問題時, 能準確說出“籃子”的人不只19人, 但是眼神已經出賣了這些人的心理, 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正確答案的僅有19人。 這個實驗表明, 學習並掌握一門外語的人, 在對他人進行理解時, 不太容易出現“自我中心偏差”。 也就是說, 學外語的人能夠更容易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

而對於那些這掌握母語的人來說, 可能他們還需要多進行一次反應, 才考慮到了其他人真實所處的情況,

Advertisiment
再依此做出對於他人心理狀況的推斷。 換句話說, 掌握至少兩種語言的孩子也許會更聰明些。


掌握雙語 孩子更有優勢

學外語 優勢不只這一點

上面的實驗看起來像是一個被高科技化的腦筋急轉彎。 這僅僅是掌握雙語更聰明的表現之一, 那還會有什麼表現呢?Dr.M再為媽媽們列舉一二。

2004年, 有學者做了一項研究, 研究物件為使用雙語和單語的學前兒童。 電腦桌面上有藍色的圓形和紅色的正方形若干。 研究者讓參與研究的兒童將這些圖形分別放入桌面上兩個垃圾桶裡, 垃圾桶分別標上了藍色正方形和紅色圓形。

第一次, 孩子們被要求必須按顏色進行區分——藍色圓形放入標了藍色方形的桶裡, 紅色方形放入標了紅色圓形的桶裡。

Advertisiment
這一次無論是雙語孩子還是單語孩子都能輕鬆完成, 不相上下。

第二次, 孩子們被要求按形狀區分, 這就增加了難度——方形放進紅桶裡, 圓形放進藍桶裡。 這一次, 使用雙語的孩子較快地完成了任務。

Dr.M插句嘴:這個實驗其實並不難理解, 媽媽們應該玩過類似鍛煉反應能力的小遊戲。 例如摸五官的小遊戲:嘴上說鼻子, 手指卻不能指鼻子。 這種小遊戲, 也許掌握雙語的孩子能夠做得更好。

學雙語更聰明 這到底是咋回事?

如果說上面的兩個實驗能讓媽媽們相信學雙語能讓孩子更聰明, 那麼愛科學的媽媽們就再跟愛科學的Dr.M一起探尋一下這到底是咋回事兒。


為什麼掌握雙語 孩子更聰明?

這裡所說的雙語, 一定要有一個良好的雙語環境,讓學雙語的孩子不得不經常“換頻道”--跟爸爸說一種語言,跟媽媽說另一種。

最初的時候,科學家只認為,掌握雙語的優勢,主要來自於大腦的某種抑制的能力,在不斷抑制某一種語言系統的過程中,這種抑制的能力不斷增強。而正是這種抑制,被認為有助於訓練雙語者的大腦忽略其他背景中的干擾因素。

而後來,科學家還發現,這種使用雙語的經驗,提高了孩子大腦所謂的執行功能--孩子們不得不忽略干擾因素保持注意集中,將注意力自主地從一件事轉到另一件事,即從一種語言轉移到另一種語言。

最後,Dr.M再說一句,學雙語讓人變聰明,這個神奇的“魔法”不僅僅適用與兒童,而是貫穿一生的--從嬰兒期到老年!因此,對爸爸媽媽來說,想變聰明也可以時時讓自己掌握雙語。 最後,還有研究發現,雙語水準較高的人,也比其他人更少的出現老年癡呆的症狀。也就是說,雙語程度越高,發生癡呆的年齡越晚。

一定要有一個良好的雙語環境,讓學雙語的孩子不得不經常“換頻道”--跟爸爸說一種語言,跟媽媽說另一種。

最初的時候,科學家只認為,掌握雙語的優勢,主要來自於大腦的某種抑制的能力,在不斷抑制某一種語言系統的過程中,這種抑制的能力不斷增強。而正是這種抑制,被認為有助於訓練雙語者的大腦忽略其他背景中的干擾因素。

而後來,科學家還發現,這種使用雙語的經驗,提高了孩子大腦所謂的執行功能--孩子們不得不忽略干擾因素保持注意集中,將注意力自主地從一件事轉到另一件事,即從一種語言轉移到另一種語言。

最後,Dr.M再說一句,學雙語讓人變聰明,這個神奇的“魔法”不僅僅適用與兒童,而是貫穿一生的--從嬰兒期到老年!因此,對爸爸媽媽來說,想變聰明也可以時時讓自己掌握雙語。 最後,還有研究發現,雙語水準較高的人,也比其他人更少的出現老年癡呆的症狀。也就是說,雙語程度越高,發生癡呆的年齡越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