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我這樣“春捂”,寶寶安全度冬

俗話說“春捂秋凍, 百病難碰”, 但“春捂”並不是多穿就好, 其中學問可不少。

春天來了, 在家裡“蝸居”一冬的寶寶終於可以來到明媚的陽光下自由玩耍。 可是隔三岔五的倒春寒讓小寶寶一時難以適應很容易感冒。 如果瞭解春梧的決竅, 就可以讓寶寶在春季更舒適健康。

衣服要慢慢減

3月是從冷轉熱的過渡階段, 氣溫通常變化很大, 往往是太陽出來時風和日暖, 一不見太陽, 就會冷起來。 這個時候, 早晚溫差較大, 即使在白天, 屋裡屋外的溫差也較大。 春季的天氣特點也決定了寶寶春捂的要點, 那就是穿衣要講究,

Advertisiment
不過熱也不過涼, 慢慢減。

媽媽疑問:既然暖和, 何不穿少些?

看著屋外陽光明媚好溫暖, 小涵媽媽迫不及待地幫女兒脫掉棉服, 換上漂亮的薄薄春裝去戶外活動。 在陽光下真的很舒服, 暖洋洋的。 媽媽和寶寶特別開心, 玩到太陽落山, 媽媽才帶著小涵回家。

回到家, 寶寶仍然興致很高地光腳跑來跑去, 晚飯也比平時多吃了一碗飯和好幾塊肉。 結果當天夜裡, 小涵就發燒了。 是哪裡出問題了呢?

專家說:衣服多半件, 褲子要先減

小涵媽媽領著寶寶戶外活動後, 回到家裡沒有注意為寶寶保暖, 又讓寶寶吃得比平時多, 夜裡發熱也就不足為怪了。

一般來說, 寶寶的衣服要比正常成人多半件。 也許你要問:半件?怎麼穿呢?媽媽們常常忘了為寶寶穿小背心,

Advertisiment
半件衣服就是指小背心。

一般人受涼是由頭頸部、腹部和腳部受寒引起的。 當寶寶出去外面玩, 可以戴帽子, 但不能全身都穿得厚厚的。 特別是褲子太厚的話, 不僅使寶寶的活動不方便, 還容易使寶寶出汗, 全身毛孔張開而受涼。 如果遇到天氣暖和需要減衣物, 就從褲子開始減。

從陽光燦爛的戶外到較為陰冷的屋裡, 也要注意加衣服。 回到屋裡, 寶寶穿衣的關鍵主要是保護肚子和足底, 因此, 多出來的半件衣服在寶寶睡覺時還可起到預防腹部著涼的作用。 在家玩耍時不要光腳, 一定要穿襪子。 腹部、頭頸、腳的保暖可預防疾病, 減少感冒發生幾率;腹部保暖還可以保護胃腸, 預防消化不良和拉肚子;腳的保暖可以避免“寒從腳下起”。

Advertisiment
每一步都做到位了, 才能保證身體適應外界氣候的變化, 寶珠寶寶稚嫩的陽氣。

春捂可不是穿多就好

說到我們為寶寶減衣物不能太急, 有的家長會想, 是不是只要穿得夠暖, 寶寶就不會生病了?

奶奶疑問:外面冷, 能不能脫棉衣? 

奶奶要帶1歲半的嬌嬌去社區花園裡玩, 走之前奶奶說:“外面還冷, 得給嬌嬌穿上棉衣。 ”說著取出棉衣給嬌嬌穿好。 奶奶和寶寶一祥也穿著厚厚的棉衣。 —老一小玩得不亦樂乎, 寶寶跑出一身汗, 奶奶全身的筋骨也鬆開了。 當天夜裡, 寶寶就發熱了。 奶奶心裡就納悶了 :沒凍著啊, 是累著了嗎?

專家說:應隨天氣變化為孩子加減衣服。

不能怕寶寶著涼, 就一味用小棉衣把寶寶“捂”得嚴嚴實實,

Advertisiment
“春捂”過了頭, 寶寶會容易上火, 引起嗓子發炎。 而目捂出一身汗, 回家後再脫去厚外套, 反而容易著涼, 生病。

一般來說, 日夜溫差大於8°C是“捂”的一個信號, 15°C是春捂的臨界濕度, 在冷空氣來臨之前1~2天就要開始為“捂”做準備了。

不過, 每個孩子的體質不同, 穿衣標準也有不同。 如果你的寶寶從出生起就比別的孩子穿的少, 那春天穿的比別的孩子少一點也是正常的, 如果多穿了反倒易生病。 如果寶寶平時抵抗力差, 容易生病, 那麼減衣服也要慢一些, 不要急於一下子脫掉厚衣, 而要一件一件地減。

寶寶春捂有個簡單易觀察的指標, 即小腳暖和, 小手不涼。 因為手腳屬於人體循杯的末端, 氣血運行通暢, 才能達於四末。

Advertisiment
身體要是冷了, 手腳就會冰涼;身體熱, 手腳心就發熱。 寶寶陽氣上且稚嫩, 抵抗力弱, 首先要注意保暖, 氣溫偏低是, 適當多穿點衣服, 儘量避免著涼。 如果天氣暖和, 寶寶在戶外活動量偏大, 就可以適當減點衣服, 免得捂出一身大汗。 只是隨著下午氣溫下降, 要及時給寶寶再穿回外套。

相關用戶問答